冯煦
【注释】 九日同少符饮:重阳节与友人一起喝酒。 汪子:指汪元量,南宋末年词人,宋室遗民,入元后不仕元朝,曾为元世祖所器重。 南城楼:即杭州西湖边之孤山(南屏)之西楼。 百语无一欢:意思是说,百句话语都找不到一个令人高兴的话题。 相对如羁囚:彼此相对,像被囚禁的囚犯一样。 辛苦难自由:生活艰难,无法得到自由。 失妇古云悲:失去妻子就像古人所说的那样令人悲痛。 况子罹重忧:更何况你遭受到重大的忧愁。
【诗句】 九日同少符饮天地一憯憺,草木无不靡。 百里暮浩浩,下见旧时垒。 野鸟声何哀,啾啾沟壑里。 万骑此摧藏,烦冤不能理。 白日寒原昏,犹闻泣荆杞。 岂无侯与王,独以征战死。 有酒不能酹,悲风动淮水。 【译文】 九月九日和少官一起饮酒, 天地宽广而苍茫,草木全都凋敝枯萎。 百里之外一片茫茫的荒野, 下面还能看到当年筑起的古城堡。 野外鸟儿叫声凄凉哀婉, 在沟壑里啾啾不停哀鸣。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概括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立足诗中意象和关键词。 “故国丁丧乱,遗民三万强”意思是:故乡遭逢兵荒马乱,流亡的百姓有三万人。“故国”“流”,是诗人当时生活背景的真实反映。“丁丧乱”是说故乡遭到兵灾。“遗民三万强”说明战乱中死亡的百姓很多,逃亡的百姓更多。 “野田足耕作,少少归流亡”意思是:野田可以耕种,逃荒的民众逐渐归来。“野田足耕作”表明战乱后
西子妆秋宇澄霁,残月初上,暝烟不生,楼外丛树动摇,凉翠欲滴,同蘋湘赋此,一绳新雁,若与歌声相和也 西子化妆秋天晴朗的天空,明月升起,雾气消散,楼外的树影摇曳,清凉的树叶仿佛在滴水。我和沈湘一起创作诗歌,一只新雁飞翔,好像在歌唱一样。 断港通烟,危岚卷雨,消尽庭阴空碧。孤城画角下黄昏,飐残旗、乱波如织。南鸿悽恻。似迟我、倚阑横笛。夜冥冥怕单衣一叶,凉云吹湿。 破败的港口烟雾缭绕,高耸的山峦卷起雨水
《九日同少符饮》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与朋友共饮时的心情和感慨。全诗如下: 淮水去不返,我心重怆恻。 弟兄各异县,欲往无羽翼。 八月遗我书,开函泪沾臆。 知我病乍起,一一问眠食。 共此千里心,相思不相即。 茱萸勿复采,忧来簪不得。 兄今更何如,吞声望故国。 译文: 淮水流淌不息,却回不到过去,我心中满是伤感。 兄弟分别在各地,想要前往却没有翅膀。 八月份寄来的书信
霜叶飞秋暮过亏园,同次米赋 霜叶飘落,秋天的景色显得如此凄凉。 峭寒如雨,天气非常寒冷。 帘阴暗、斜阳犹恋庭宇,夕阳余晖依然留恋在庭院中。 苔花吟老断无人,奈此时情绪。 岁月蹉跎,无人欣赏我花开花落的寂寞。 浑不记、留题甚处,完全忘记了留下诗作的地方。 暗虫蚀尽东墙树,暗夜中,蛀虫啃食着东边的墙壁上的树木。 且共倚危阑,怕寸碧烟空,薄游今已非故。 暂且倚靠在栏杆上,害怕这片刻的美景消散得无影无踪
诗句释义 1 剑州闻蝉:此诗首句提到“剑州”,即指剑阁,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东南。剑门关古称剑阁,以“剑阁四绝”著称。这里的“闻蝉”则表达了作者在剑州(或可能是剑阁附近)听到蝉鸣的情境。 2. 列柏西台寂不鸣:这句话描述了诗人所处之地——一个寂静无人的古代台榭。"列柏"指的是周围长满柏树的景象,"西台"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点或建筑物。"寂不鸣"表示四周异常安静,蝉儿没有发出声音。 3.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朋友研孙回湘中的情景之作。首联“阴阴霁色赴遥岚,携手荒城思不堪”,描写了一幅清幽而略带凄凉的景色:雨后初晴的阴天,带着淡淡的云气,远处的山峦在雾霭中显得朦胧,给人一种遥远而渺茫的感觉。诗人和友人手挽手站在这座荒凉的古城里,心情沉重地思考着离别之后的种种可能。颔联“为语离人莫回首,乱鸦残照是江南”,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后的思念和不舍之情。他劝慰友人不要回头看
【诗句解读】 1. 瓜步荒烟上远墟 - 瓜步,地名。荒烟,形容荒废的景象。上远墟,登上荒凉的村落。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瓜步看到一片荒凉的景象,登上了一个荒凉的村落。 2. 金焦南望赋归欤 - 金焦,指南京的金陵(今南京)。南望,向南看。赋,这里是写的意思。归欤,是古文中表示“回去吧”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看到南京的繁华景象,心生归乡之意。 3. 乱鸦正掠斜帆过 - 乱鸦,形容乌鸦乱飞的场景。掠
【注释】 簟:竹席。 磊:明亮的样子。 卧病空堂月半明:指诗人因病卧床,但窗外明月高悬,照亮了空堂。 乱虫:不宁的秋虫。莫:勿,不要。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首句“十日枕上作”,点出题意,表明是因怀念家乡而作。次句“簟凄镫磊夜孤清”,写自己独处空室,在月光照耀下,倍感孤独。第三句“卧病空堂月半明”是说诗人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觉得更加寂寞冷清。第四句“我已思归眠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