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榕
这首诗是苏轼的《洞仙歌·咏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1句: 悄闻芗泽,恰露痕肌印。 - 注释:悄悄听见芬芳的气息,就像肌肤上留下了露水的湿痕一样。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主人公在安静的环境中听到花香,感受到了自然的气息。 第2句: 颗颗明珠细圆润。 - 注释:就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晶莹剔透且圆形均匀。 - 赏析:这里用珍珠来形容汗珠,形象地表达了汗珠的光滑和圆润。 第3句:
【诗句释义】 惊艳鸟喧,迷香蝶引,年年花市来过。 百岁光阴,回思已半销磨。 嬉游好趁吟身健,快寻欢、莫任蹉跎。 觉春情老更痴颠,燕子知么。 东风如昨人何处,把前尘细忆,比梦还讹。 每踏芳丛,教侬感慨偏多。 梨魂絮影依稀是,立斜阳、惆怅关河。 向村帘且醉醺醺,陌上行歌。 【译文】 惊艳鸟喧,迷香蝶引,年年花市来过。 百岁光阴,回思已半销磨。 嬉游好趁吟身健,快寻欢、莫任蹉跎。 觉春情老更痴颠
这首词是一首写爱情的词作,作者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一对恋人深夜幽会时的缠绵之情,语言清新优美、含蓄隽永。 气吹兰沫,惹唇边红褪。 气吹兰沫:用气吹去兰草上的泡沫。这里形容女子轻吻嘴唇的动作。惹唇边红褪:使唇边的红色褪去。 裹着残绒绣窗坠:被一层薄薄的绒毛和丝线装饰着的窗子坠落下来。 正温含玉润,碎攒珠圆,抛落处误认石花黏袂:正在温柔地含着玉石润泽的感觉,嘴里吐出的珍珠圆滚滚,抛落的地方
注释: 1. 蒲团坐,寂灭到枯禅。 - “蒲团坐”指的是坐在蒲团上进行打坐修行。在佛教中,蒲团是修行者用来坐的一种垫子,象征着简朴和清净。 - “寂灭”指的是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超脱,不再被世俗的欲望所困扰。 - “枯禅”则形容这种修行方式的极端简朴和无欲无求的状态。 2. 离象火虚填坎水,坤元地缺补乾天。 - 这里的“离象”和“坤元”分别指的是八卦中的两个卦象,分别是离(火)和坤(土)。 -
注释: 1. 蒲团坐,万虑息心头。:蒲团,指佛教修行用的垫子,这里指打坐。万虑息心头,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 2. 迹溷尘中犹蚱蜢,身居物外悟蜉蝣:踪迹在世俗中如同蚱蜢一样,身处世外却像蜉蝣一样。 3. 日月两琉球:指太阳和月亮都是圆形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生活的理解,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诗人坐在蒲团上,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他看到了自己就像一只蚱蜢,虽然身处尘世
【诗句释义】 蒲团坐,虎伏自龙潜。 蒲团:蒲团草编成的一种圆形坐垫,供僧徒坐禅时使用,这里指僧人在蒲团上静坐。虎伏:老虎蹲伏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僧人的坐姿。自龙潜:像龙一样潜伏,这里比喻僧人的深藏不露。 灵本有台心印镜,色原无相眼垂帘。 灵本:佛性,佛理的本质。台心印镜:形容佛理的深邃和清晰如同镜子一般。色原无相:指佛教所说的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无常的,没有固定的形态。眼垂帘:闭上眼睛。
【注释】 百字令:词牌名,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词调,由唐代的《白雪歌》发展而来。全称“一百零八字”,每首七句四仄韵。 下浣:指农历每月二十五或二十六日。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因城内多产蜀锦而得。 游花市:游览花卉市场。 紫陌红尘:形容道路繁华,车马往来。 芍药娇姿:形容芍药花朵娇艳可爱。 海棠媚影:形容海棠花妩媚的影子。 惊艳:形容非常美丽动人的样子。 惹蜂作闹:比喻引来很多蜜蜂嗡嗡作响。
百字令 · 观灯归后醉饮,度此六街灯火,踏欢场、游倦归来行缓。爆竹声声声不断,听彻元宵弦管。 楼望邻家,筵开别院,烧烛帘高卷。盈盈笑语,耳轮风过吹满。 凄惋。老恨年催,境随梦幻,少日狂都减。心字香销灰已冷,访翠偎红情懒。 圆月窥愁,寒檠瘦影,坐数更长短。沉思旧事,无言姑醉瑶盏。 【注释】: 1. 百字令:词牌名,又名《百字宫》、《百字令慢》。 2. 六街灯火:指京城繁华的街道上灯火通明
【注释】 1. 阑珊:衰败。花事:指春花,也泛指春天的景色。荼蘼(tú mí):一种蔷薇科植物,夏季开花,其果实可食。 2. 才迎词又送:刚刚迎接了春天,又送走了春天。 3. 袅袅:柔弱下垂的样子。 4. 笑也含愁:即使微笑中也带有忧愁。 5. 醒还似梦:醒来的时候好像还在梦中。 6. 离绪:离别的情思。 7. 恨随流水:恨意像流水一样逝去。 8. 清玩:美好的情趣。 9. 触感相思
诗的逐句释义: 1. 蒲团坐,养静习常功。 - 蒲团:蒲是一种植物纤维编织成的垫子,常用来坐禅,故这里指坐在蒲团上。 - 养静习常功:通过静坐来修炼常规的功夫,这里的“养静”是修行的一种形式,而“习常功”则指的是练习日常的功夫或技艺。 2. 火去无明三昧现,神归有定六根空。 - 火去无明:意味着消除杂念和烦恼,如同火焰熄灭后的平静一样。 - 三昧:佛教术语,意为正定,是达到内心清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