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团坐,养静习常功。火去无明三昧现,神归有定六根空。
一气转鸿蒙。
诗的逐句释义:
- 蒲团坐,养静习常功。
- 蒲团:蒲是一种植物纤维编织成的垫子,常用来坐禅,故这里指坐在蒲团上。
- 养静习常功:通过静坐来修炼常规的功夫,这里的“养静”是修行的一种形式,而“习常功”则指的是练习日常的功夫或技艺。
- 火去无明三昧现,神归有定六根空。
- 火去无明:意味着消除杂念和烦恼,如同火焰熄灭后的平静一样。
- 三昧:佛教术语,意为正定,是达到内心清净的境界。在这里,它指的是内心的宁静和专注。
- 神归有定:指精神回归到平静的状态,有了固定的归宿。
- 六根空:佛教用语,意指六种感官的知觉被超越或放下。在此处,可能是指感官上的束缚被解除。
- 一气转鸿蒙。
- 一气:这里可能是用来形容宇宙间万物的原始气息或者生命力。
- 转鸿蒙:将这个原始的气息转化为更高层次的存在。
诗句注释及赏析:
- 蒲团坐,养静习常功:通过坐在蒲团上进行静修,修炼常规的功夫。蒲团作为修行工具,象征着简朴与纯净。静坐则是修行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心性和集中注意力。这里的“养静”强调了在修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定。而“习常功”则指出修行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神通广大,更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佛法来修身养性。
- 火去无明三昧现,神归有定六根空:描述了通过修行达到了一种境界——内心的平静(三昧)。在这个境界中,所有的杂念都被清除,心灵得到了净化。同时,也体现了对于感官世界的一种超越,使得感官的知觉被放下,不再受外界影响。这种状态不仅适用于修行者,也适用于普通人的生活。
- 一气转鸿蒙:这句话可能表达了一种宇宙观,即万物的起源和本质都是统一的(鸿蒙),而修行人可以通过修炼来达到这种统一的境界。这反映了一种哲学思考,即宇宙的本源和个体的精神修行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这首诗通过对静修、内心平静、对感官世界的超越以及对宇宙的统一性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追求精神升华的哲学思想和修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