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皓
洨河石桥 洨河上建造的石桥,只能让驴和马过。 长耳留蹄涔,嗟我来何暮。 四隅的柱子直冲霄汉,停下马来俯视一下。 栏杆上雕刻有路过的客人的名字,旁边刻着海中的怪兽。 开元年间双折柱,隶书仍然坚固。 神物长久保护着这座桥,赵人急忙惊恐。 泉南应是兄弟间的竞争,松江那里没有地方。 引领目光望向渺茫的烟波,恨不奋翅飞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洨河石桥上所见所感。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石桥及桥上过客
【解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春日景物的即兴之作。首句“远访”二字,既交代了作者对桃树的喜爱,也暗示了作者在春天的某一时刻来到这桃林之中,与桃花相会;次句“寒食困和风”,点明了时间,也暗示了诗人因天气寒冷而有些不适;三句“幽燕在昔多佳丽”,则点明地点,并引出下文的题旨。最后一句“应有留题外户中”,既是对前文的回答,又为全诗作了收束。 【答案】 译文:远道而来,看到夭夭的桃花映红了面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1. 又和春日即事 译文:我又在春天的日子里作诗。 2. 淹留逢地僻,将老惜韶光 译文:长久停留于偏远的地方,年老时珍惜美好的时光。 3. 齿与青春暮,愁随白日长 译文:随着岁月的增长,我的头发已与青春一样苍苍,我的心情也如同白日一般漫长而忧愁。 4. 寻芳无处问,对酒有时狂 译文:想要寻找美景,却找不到地方;想要畅饮
注释: 1. 弛担披襟岸帻斜,庭阴雅称酌流霞。 弛担:卸下担子的意思。披襟:解下衣襟。岸帻:斜靠在岸上。庭阴:庭院的阴凉。雅称:正好适合。酌流霞:指斟酒。 2. 三槐只许三公面,作记名堂有几家。 三槐:指三槐树,这里指朝廷的官员。三公:指周代官名司马、司徒、司空,后来泛指三公九卿。面:面对。作记:做记载。名堂:指名字。有几家?几户人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槐树为题
【注释】 石碏:战国时卫国大夫。恶(wū)呼:指卫宣公之子顽,即《左传》中的“石厚”。笃忠纯:忠诚纯正。大义无私遂灭亲:为了维护正义,不顾私情而杀死亲人。后代奸邪残骨肉:后世的奸人邪恶之徒,摧残、残害骨肉至亲。屡援斯语陷良臣:屡次援引这种言语诬陷忠臣。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揭露卫宣公儿子顽为报父仇而杀父之不义行为的作品。《左传·隐公元年》中载:“初,宣公娶于齐东宫得卫女,入之得尚。宣公通焉
【诗句】 彦清生日 朔旦得天正,王孙庆始生。 北溟鹏已化,东国凤先鸣。 卓尔神峰秀,昭然冰鉴清。 谋谟曾启沃,议论复纵横。 棣棣威仪富,汪汪轨度宏。 古今书并览,辽汉字兼行。 折狱严无讼,齐家肃有声。 从军依玉斧,教子胜金籯。 筑馆勤延客,趋庭诤戢兵。 坐桑观政异,飞舄入朝轻。 避乱迎文若,闻歌戏武城。 妙龄聊制锦,彊仕且和羹。 可谓田门相,宁讥尹世卿。 青云应速致,绿绶谅垂荣。 正是颇劳止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赏析. 此诗前两句是说:流离万里后偶生还,暂得安阳一日闲.“流离”一词,既表明了诗人的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邺都”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都城,位于今河北临漳县西
【解析】 “题苏公济所居”是第一句,写景,描写了孤村的景色。“传经载酒有侯芭”,写人,描绘了一位贤能之人的生活状态。 【答案】 译文:群山环绕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溪水环绕着家宅。这里的人喜欢读书、喝酒,他们中有一个叫侯芭的人。眼前的土地只有十亩左右,却种上了桑树和榆树。 注释:题:在墙壁上书写文字或绘画,此处指书写。孤村:一个村落,形容非常偏僻、荒凉的地方。绕:围绕着,环绕。水:指溪流。侯芭
注释: 眼见云林百虑消,眼不见心不烦,身处云林境界,所有烦恼都消失了。 人间静处即云霄,在人间的安静之处,就像在云霄一样。 时时醉卧听流水,时常沉醉于山水之间,听着流水的声音。 低拂垂杨欠小桥,轻轻拂动的柳树和未完工的小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身处幽静之地,感受大自然的宁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眼见云林百虑消”
诗句原文 黄柑压树酒浮蚁,红叶满林梅花放。 译文注释 黄澄澄的橘子压弯了树枝,酒气飘荡在小溪旁。红色的叶子铺满了树林,梅花盛开,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诗人以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动态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表达了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