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时
【注释】 ①三五:指农历正月十五,也指元宵节。灯夕:即上元节,又称元宵节,是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②涯(yá):尽头、边际。③将:带领,带领着。④春随节物来:春天跟着节日的习俗而到来。 【赏析】 此诗写对节日的怀念之情。 首句“忆得儿时三五夜”,回忆起小时候过元宵节的情景。“忆”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往事的追思和感慨;“儿时”、“三五夜”,点明时间、地点和节日,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注】泊:停舟。桐步:地名,今属浙江新昌县。 一枕寒江浪拍天,更添急霰打船舷。人间有底风波恶,不废山翁夜熟眠。 译文及注释如下: 我枕着冷寂的江湖之水,听着浪花拍打着船篷,再被一阵急雪打在船舷上。 人间哪有不经历风波的呢,但山翁却依然能够夜深人静时熟睡。 赏析: 诗的开头四句写诗人夜晚停舟桐步,目睹了一幅奇丽的画面:江面上,狂风怒号,巨浪滔天,浪花飞溅;空中,大雪纷飞,雪花打在船上
注释:蜀阜山头的老翁,年老笨拙,在白云深处的亭子上小憩。他看到的一切都是自己家中的事情,可笑的是,游人们只是把它当作风景来看。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中老人独自享受宁静生活的画面。他用“山翁”来称呼这个老翁,可能是因为他的年龄大,行动不便,无法像年轻人那样四处走动,只能坐在亭子里休息。而“老钝顽”则是对他的一种形容,表示他虽然年纪大了,但并不迟钝,而是有一种独特的智慧和眼光。他在山中看到的一切
注释: 千顷廨院小憩老僧旧爇左臂干缘宝叔塔一绝悯之(注释:千顷,形容面积广大。 见说:听说。比丘:出家人。茶毗:埋葬。作重修:用作重新修建。山头:山上。应贻父母忧:应该让父母担忧。) 译文: 听说当年那位年迈的出家僧人,他去世后他的一条胳膊被用来作为重建宝叔塔的材料。在山顶上已经建成了新的宝叔塔,山下的人们应该因此而感到忧虑和担忧。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老僧人的哀悼之作。诗人通过对比和想象
【注释】 岁寒即事:指冬天的景致。岁寒,冬天,也代指年老。 鸟语春通信:鸟儿在春天里欢快地歌唱着。 蜂喧日酿和:蜜蜂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嗡嗡叫着,忙碌着酿造蜂蜜。 竹外一枝多:竹子外面有一枝梅花开得特别多。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冬日景象图:虽然严冬来临,万物都进入了休眠状态,但在这严寒之中,仍然有生命顽强地生长。诗人通过写鸟语、写蜜蜂、写梅花等景物,来表现冬天的美丽与生机。 次句写花香
枯荷鹡鸰与赵昌瓜同归于我旧犹识其名氏今忘之矣 注释:枯死的荷叶、鹡鸰鸟以及赵昌的瓜,都与我有关,我还记得它们的名字。然而现在我已经忘记了。 紫菂擎秋翠叶干,骈头𧥄𧥄尽团栾 注释:紫色的荷花在秋天的叶子下盛开,它们的头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形状,就像一片绿色的云朵。 急难原上高飞翼,独把霜枝了岁寒 注释:在紧急关头,它们展开翅膀在空中飞翔,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度过了寒冷的冬天
十六渡 颇闻十六渡,客子良间关。 一雨落涧谷,湍气怒潺潺。 我来属秋晚,霜叶初斓斑。 窈窕行竹舆,鸣禽相与闲。 复岭互交锁,浅濑随回湾。 路断一罅通,石磴危跻攀。 时见荷锄者,行歌语蛮蛮。 采山有薇蕨,结庐有茅菅。 安知避世人,不曾巢其间。 何时一枝筇,溯流到黄山。 桃源事荒怪,谁谓非人寰。 - 注释与赏析: 1. 颇闻十六渡,客子良间关。(颇闻) - “颇闻”:略知,听说。 - “十六渡”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时,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手法,最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是赏析,最后给出必要的注释。 “武昌澄道寺前溪上观鱼”:在武昌澄道寺前的溪中观赏鱼儿。 “山溪清彻底,映日浮修鳞。人间汤鼎烹,见此一掬春。倚杖为欣然,长淮浩无垠”:山里的溪水清澈透底,阳光下鱼儿悠然自得,如同人世的煮食,但见到鱼儿
蜀阜精庐无风自凉方欣然出户见竹鸡将雏 在四川的山间小屋里,没有一丝风,却感觉特别凉爽。我高兴地走出屋子,看到一群竹鸡正在孵卵。 薝卜净如洗,苍筤清且深。 薝卜树长得干干净净,苍筤树则显得清澈深远。 依岩自幽润,况无日影侵。 这棵树依靠在岩石上,自然就显得更加幽静滋润了;而且它没有受到阳光照射的影响。 亭午一升阶,忽若投凌阴。 中午时分,我走下了台阶,忽然感到像被投进了阴影中一样。 凉气飒以入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著的《读书灯》。下面是逐句解释和翻译: 1. 读书灯,明暳暳,溪堂故人亲送似。 - 注释:读书灯,明亮的灯光。溪堂,一个有水的地方,可能是书房。故人,老朋友。 - 译文:读书灯很明亮,就像溪堂里那位故人亲自送来的。 2. 历落平生未见书,与汝间关几半世。 - 注释:历落,指经历坎坷或历经世事。半世,大约一半的时间。 - 译文:我一生未曾见过如此精美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