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报到东风已到。雾散烟沉晴晓。红日照梅梢,新柳枝头丝袅。: - 报到东风已到:意味着春天的风已经到来。 - 雾散烟沉晴晓:描述的是天气从阴霾中逐渐明朗,阳光穿透晨雾的景象。 - 红日照梅梢,新柳枝头丝袅:描绘了一幅春日早晨,阳光照耀在梅花和柳树的美丽画面,其中“丝袅”形容柳树枝条柔长而轻飘。 - 赏析: -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
绿萼花飞像小雪一样,姐妹们开的花朵都看不见。只剩下断肠花,那不让人肠断。 肠断。肠断。洒作红冰几片。 注释: 1.绿萼花飞如霰:形容绿萼花盛开时如同雪花一般纷纷飘落。 2.姊妹花开不见:指姐妹们开的花朵已经看不到了。 3.只剩断肠花:只剩下那些已经凋谢的花朵。 4.那不教人肠断:那不让人感到悲伤。 5.洒作红冰几片:花瓣像红色的冰块一样洒落下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词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以画中的美人为题,写“时妆”和雨后之景。下片以画中人物为题,写“弄腔”和乐声之境。全词用拟人化手法描绘了一幅秋日的图画:在如洗的秋光中,无数盛开的花朵绕砌而生,美人轻歌曼舞。词人巧妙地将花与月联系起来,并把花比作美人,把月比作笙管乐器,使整个画面富有音乐感,充满诗意。“风递风递”四句写画中的人物,她们手捧乐器,奏响美妙的乐曲,乐声传遍天际,使词人陶醉其中。 【答案】
【注释】 仇实父:仇远,字仁近,号梅湖。南宋著名诗人和画家。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妆:女子梳妆打扮。余夏秋:指夏天和秋天。设色:给人物或景物着色。妍妙:形容画工的手艺十分精美。词:词牌名。绿:绿色。团扇:团扇形的扇子。障微羞:遮挡一点羞怯的神情。池内鸳鸯:池塘里成对的鸳鸯。 【赏析】 此为一首题画词。词人以写景起笔,描绘了院中满树桐荫,绿影婆娑;一位佳人,轻笼纱縠,团扇遮羞的优美形象
这首诗出自北宋词人贺铸的《如梦令》,其原文如下: 【原文】 路转斜街东口,门外几株杨柳。不见倚阑人,{罒/彔}曲阑干依旧。 回首。回首。风起落花沾袖。 【注释】 1. 路转斜街东口:道路转弯处位于东边。 2. 倚阑人:靠在栏杆上的人。 3. {罒/彔}:古同“锁”,指代栏杆。 4. 落花沾袖:形容风中飘落的花瓣落在了袖子上。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在春天的傍晚行走在街道上的景象
【诗句】 楼上凭阑春暮。天外几重烟树。荡子不归来,绣幕银屏闲度。 无绪。无绪。却共柳花低诉。 【译文】 在楼上倚着栏杆看着春天快要过去了,天上有好多层烟树。游子不回来,独自对着绣着的屏风发呆。心里没有事情做,只好和柳絮一样随风飘舞着诉说自己的心事。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抒发思念之情的诗。诗人登上高楼,眺望远方,天空中的烟雾缭绕着几座山峦,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而游子不回来
诗句释义: 1. 如梦令:这是《如梦令》的词牌名,通常用于表达一种梦境般的感受或是某种情境的描绘。 2. 冬至后苦雨沈阴:冬至后的天气,细雨连绵,阴沉的天空让人感到压抑和不快。 3. 凄懑欲绝:心情极为悲痛,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 4. 先有人属为巴山话雨图:有人提议将这种苦雨的情境画成一幅名为“巴山话雨图”的作品。 5. 病不克就:因病未能完成这幅作品。 6. 每与尹默夜谈
诗句赏析: 1. 诗题理解 - 《如梦令》是一首词牌,通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或情景。在这首词中,“仲夏渐暑,有以纨扇乞画梅,即题扇后”是词的题目,描绘了一幅夏日求扇画梅的场景。 - 题目中的“仲夏”指的是农历五月份,此时气温逐渐升高,人们感到炎热。而“渐暑”强调了这种炎热的程度正在增加。 - “有以纨扇乞画梅,即题扇后”描述了诗人得到一个用纨扇作为画材请求别人画梅的场景
【注释】: 才:刚刚,刚刚。禁烟节:即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天,人们禁火寒食以纪念介子推。饯春:送走春天的意思。“饯”是送的意思。绿肥红瘦:形容花草茂盛凋零。 【赏析】: 《如梦令》词,相传为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所作。此词写闺中少妇对丈夫远行的怀念之情。上片抒写作者在寒食清明时节,因思念远出不归的丈夫而愁苦不堪,泪湿罗袖的情景;下片写自己不忍见花木凋残、春色将尽的景象。全词语言明白流畅,感情真挚细腻
【解析】 此词是一首咏物小令,以写月下幽居情景,抒写孤寂的情怀。上片写室内清冷幽绝之景。“半壁”句,写夜深人静之时,只有一盏孤独的灯光在闪烁。“一缕”句,写炉中的烟缕直冲云霄。“梦断”句,点明时间已到深夜,但主人公仍然难以入睡,于是便起身登上高楼去数那长笛声了。“幽绝”两句,写楼上数声笛音,正好与那如钩的残月相映衬,显得更加幽远、凄清。下片写室外清冷幽绝之景。“幽绝”两句,承上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