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这首诗名为《如梦令·春暮》,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词。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释义: 1. 才罢杜鹃啼血。又见杨花飞雪。碧藓绣柴门,亏得落红点缀。 - 才罢:刚刚停止。 - 鹃啼血:指杜鹃鸟的叫声,因为其啼声哀切而响亮,所以用“啼血”来形容。 - 杨花飞雪:指杨树的花瓣像雪花一样飘落。 - 碧藓绣柴门:用绿色的苔藓装饰着简陋的柴门。 - 亏得:幸亏,好在。 2. 休说。休说。好鸟枝头惜别。 - 休说
注释: 小院西风初透,一霎凉生双袖。几日怕关情,犹道芳菲时候。是否。是否。添得镜中消瘦。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佳作之一。此词以写景抒怀为主,通过描绘秋天的小院,秋风、凉意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表现了词人在深秋时节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 上片主要写了秋天来临,词人感到凉意袭人。“小院西风初透”一句,点明季节为秋季;“一霎凉生双袖”,描写了秋风乍起时,词人的衣襟被吹动的情形。这两句词句虽简
【解析】 此词写闺中女子独坐思夫的幽怨之情。上片,起句“兔影纱窗移过”,描绘出一幅清冷的秋景图,点明时节是深秋。次句“绿竹风敲声破”,则写出了秋夜之静,月色如水,竹影摇曳,风吹竹叶发出沙沙之声。三句“秋冷透罗衣,形影分两个”写秋夜的寒冷和女子因思而寒的孤寂。下片,“孤坐”二字点明女主人公的孤独。“玉漏清砧相和”,以砧声与漏声的相应,暗示时间的推移,也暗示着思妇心绪的不断波动。“孤坐”二句承上启下
《如梦令·春景》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描绘了春天的美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句释义: 1. 袅袅垂杨临水,庭下杏花开未:形容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靠近水面,而庭院里的杏花还未盛开。 2. 明月蓦移来,透破玉床鸳被:月光突然移动,穿透了床上的玉石枕头和鸳鸯被子,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 3. 无寐。无寐。又被鸟声惊起:无法入睡
【诗句解释】 1. 明月一弯新样:月亮的形状像新的样式。 2. 终日傍人帘幌:整日伴随着人的帘子、窗幔。 3. 挂起玉纤纤:系上细长的玉制丝带或绳子,用来形容女性纤细的手指。 4. 草色增人怊怅:草木的颜色更加使人感到惆怅。 5. 低放:放下、放下。 6. 莫对平芜凝望:不要对着平坦的原野发呆。 【翻译】 月光如一弯新月,整日伴随着帘子和窗幔。我系上了细长的玉质丝带,让草色更加引人惆怅。
小胆空房多悸。那更鸟啼蛩嚏。帘卷看银河,心与繁星俱碎。 红泪。红泪。长浸合欢翠被。 注释: 1. 小胆空房多悸:胆子小,独自在家会感到不安。 2. 那更鸟啼蛩嚏:更不用说夜晚的鸟叫和虫鸣声了。 3. 帘卷看银河:打开窗帘看着夜空的银河。 4. 心与繁星俱碎:我的心仿佛被繁星碎片一样破碎。 5. 红泪:眼泪是红色的,所以被称为“红泪”。 6. 长浸合欢翠被:泪水长久地浸湿了合欢叶编织的被子。
【注释】 离情四首:词人写有《如梦令·别后云鬟慵整》等词,共五首。此为第四首。 云鬟:古代妇女的发髻,这里指女子的头发。 蛛网:蛛网上结满了蜘蛛网,这里借指女子梳妆打扮。金镜:即“明镜”,这里指女子梳妆用的镜子。 罗袜:丝织的袜子。步空阶:在楼阁的空阶上行走。 雕栏:精美的栏杆,这里指楼阁中的栏杆。凭:倚靠。 花影:月光下花朵的影子。 清冷:形容月光下的景色清冷寂静。 【赏析】
织女黄姑月月。偏受天公磨折。 织女:即织女的别称,古代传说中织云为裳,织霞为佩的女仙。 黄姑:古县名,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相传汉高祖刘邦曾于此娶吕氏之女为妻,吕后称帝之后,封吕种于黄姑,故称。此诗中的“黄姑”指代天上的织女星。 偏受天公磨折:意指织女星受到天帝(玉皇大帝)的折磨和打击,命运多舛。 正尔拜双星,蓦地燕南越北。 正尔:如此,这般。 拜双星
【注解】 1、刚到:刚到达。 2、无那:无奈,指无法承受离别的伤感之情。 3、骊驹三唱:指送别时马儿鸣叫三次的声声悲歌。 4、博山炉:一种香炉,形似博山而高耸,用以焚烧香料。 5、沈烟:指燃烧的香火或香烟,这里泛指烟雾缭绕的景象。 6、罗帐:用细密罗布制成的帐子,这里比喻离别时的悲伤情绪。 7、愁城:指因忧伤而形成的城市(喻指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这里代指离别的痛苦心情。 8、赏析
【注释】: 1. 《如梦令·冬闺寄月郎》:词牌名,双调,六十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2. “霜月”:形容月亮的清冷。 3. “窥窗”:透过窗户看。 4. “孤枕”:独自睡觉的枕头。 5. “那堪”:怎能忍受? 6. “倚薰笼”:靠在熏笼旁边。薰笼,一种用来取暖的器具。 7. “迟迟更漏”:深夜时分的更漏声。迟迟,延续不断的样子。更漏,古代计时器,夜深人静时打更的声音。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