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笛江城频奏。又是熟梅时候。扇底墨花开,似有暗香盈袖。
知否。知否。挥去春风如旧。
诗句赏析:
- 诗题理解
- 《如梦令》是一首词牌,通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或情景。在这首词中,“仲夏渐暑,有以纨扇乞画梅,即题扇后”是词的题目,描绘了一幅夏日求扇画梅的场景。
- 题目中的“仲夏”指的是农历五月份,此时气温逐渐升高,人们感到炎热。而“渐暑”强调了这种炎热的程度正在增加。
- “有以纨扇乞画梅,即题扇后”描述了诗人得到一个用纨扇作为画材请求别人画梅的场景,并在完成后将这幅画题写在扇子上。
- 词意解读
- 诗中“玉笛江城频奏”形象地描绘了夏日江城的景象,玉笛声声不断,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热烈的氛围。这里的“江城”可能是指某个城市的水边或河边地带,因为江城的居民或游客经常在这里享受夏日的清凉。
- “又是熟梅时候”表明夏天已经到来,而且正是梅花开放的时候。这句诗让人联想到了梅花的香气和美丽,同时也暗示了这个季节的生机与活力。
- “扇底墨花开,似有暗香盈袖”进一步细化了诗中的场景,诗人手持纨扇,扇面上绘制着梅花,仿佛梅花的香气随着扇子的开合飘散在周围的环境中,使人感到清新宜人。
- 情感表达
- 诗中提到“知否。知否。挥去春风如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情境的感受。这里的“春风如旧”可能指的是诗人记忆中春天的气息或者某种美好的感觉。
- “小提示:沈珂的《如梦令.仲夏渐暑,有以纨扇乞画梅,即题扇后》原文内容. 风雨帘前初动。 早又黄昏催送。 明日总然来,一岁空怜如梦”提供了对原词的理解,通过注释和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 艺术手法
- 此词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反映诗人的情感和心境。诗中的“玉笛江城”不仅是实景,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音乐与和谐。
- 诗中的“扇底墨花开,似有暗香盈袖”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将扇子上的梅花比作盛开的花朵,暗香则象征着梅花的幽香。
- 审美价值
- 诗中的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例如“玉笛江城频奏”中的“玉笛”和“江城”等词汇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 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刻。诗人通过对夏日景色的描述和情感的抒发,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之情。
- 文化内涵
- 此词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四季变化的感悟。同时,诗中还隐含了古代文人对于友情、艺术和生活的思考。
- 诗中的“挥去春风如旧”也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美好记忆的珍惜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可能是在夏季的一个特定场合下创作的,可能是在某个夏日的傍晚或夜晚,诗人手持纨扇,观赏着窗外的风景,心中涌起了对过往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 诗的创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