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清远
这首诗的格式是:诗句 + 注释 + 赏析。 诗句解释: 1. 放得下,好脱洒。 译文:能够放得开,心情就会舒畅。 关键词:脱洒(洒脱、畅快)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心态,即当一个人能够放下心中的负担和压力,就能够轻松自在地生活。"脱洒"一词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心情。 2. 放不下,牛拽杷。 译文:无法放下,就像被牵着一样。 关键词:牛拽杷(像牛一样被牵着,无法挣脱) 赏析:这句诗通过比喻
这首诗的格式是四言体,每句四个汉字。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解析: 1. 君命重宣降薜萝,不容静处萨婆诃。 - “君命重宣”可能是指某种使命或者命令再次被宣告或执行。 - “降薜萝”可能是指降临、下降或者被释放的意思,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放下、解脱的状态。 - “不容静处”表示不允许有安静的地方,可能指的是不平静或者紧张的环境,需要行动或者参与。 -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一百六 未达境惟心,起种种分别。 达境唯心已,分别即不生。 分别既不生,便舍外尘相。 注释: - 未达境惟心:未达到某种境界时,我们的内心(意识)总是处于一种忙碌的状态,不断地产生各种想法、判断和感受。这些分别心(分别的念头)就是我们的烦恼之源,阻碍我们深入体验和理解事物的本质。 - 起种种分别:当我们的心念不断产生分别心(分别的念头)时,我们就会陷入这种分别心的循环中,无法自拔
注释: 暂下莲峰轻屈指,光阴倏尔又三年。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暂时下山去,轻轻一挥手,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三年。 虽然不隔丝毫许,争似躬亲到座前。 这句诗的意思是,虽然相隔只有一点点距离,但亲自去拜访还是不如自己亲自去拜访更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莲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亲情的珍视。诗人通过对比“躬亲”与“隔山”的距离感,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以及亲自去拜访的重要性。同时
【注释】:《偈颂一一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共有十二首。这是其中的第九十八首。 “天得一”:指宇宙间万物都归之于一。 “斗牛女虚危室毕:星宿名。“斗牛女虚危室毕”,指天上的星宿。“虚”,“虚”指北斗七星;“危”,“危”指南斗六星。 “地得一”:大地上的万物都归之于一。 “君得一”:指人君。 “万象森罗影现中”:万物都显现在天地之间。 “一颗圆明光的历”:指人的心地光明,如一轮明月。 “有欢荣”
【注释】 1. 抵死:拼命。行云水脚:比喻行踪无定。2. 刚然:坚决。求悟本来心:指寻求内心的真谛,觉悟自己本心。3. 为:给。蛇足:喻多余的举动或言语。4. 青山绿水深:形容山水景色幽美,引人入胜。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追求真理和本性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行动和思想,表达出一种坚定的信念和追求。 第一句“抵死要行云水脚”,意思是说,我无论如何都要像云一样自由地飘荡,像水一样自在地流动
注释: 归根得旨复何论,洞口秦人半掩门。 花落已随流水远,空留羃羃野云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山水画面。 首句“归根得旨复何论”,表达了诗人对回归本真的追求和理解。这里的“归根”指的是回到事物的本源,而“得旨”则是得到真理和智慧。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真理的追求和理解。 次句“洞口秦人半掩门”,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村景象
【释义】 今天明天是一天,昨天今天是明天。事事都像安排好的,箭箭都是命中注定的。甜味比黄连还要甜,吃苦胜过白蜜的味道。能品尝的人不觉得苦,不妨乐呵呵地过日子。 【注释】 “祇知今日明”,祗:只。“明朝”指明天。“不觉今朝明日”,觉:觉察。“今朝”指今天。“不觉”,不觉察。“今朝”,今天的早晨。“明天”,明天早晨。“不觉”,不知不觉。“今朝明日”,“今晨明天”。形容时间短暂,转眼即逝
【解析】 “一去一来松上鹤”,意思是说一只鹤飞到山的南面,一会儿又飞到山的北面;“半开半合岭头云”,意思是说一只羊在岭头的云彩中忽隐忽现;这两句写山景,写出了山的变幻莫测,富有诗意。“支筇独立千峰外”,意思是说诗人拄着拐杖站在千仞高山之外,独自欣赏着山景;“唯把南山祝圣君”,意思是说诗人只向南山祷告,祝愿圣上长寿安康。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自己对圣上祝福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篇名句默写与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应先审题,然后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注意易错字的写法;二是要仔细分辨近义词中的区别,避免因意义近似而混淆了词语的写法;三是要结合上下文筛选合乎语境的词语和句子。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的书写:“舍”“妄”。 【答案】 尽力放不下,着力担不起。 将谓一物无,元是自家底。 见得自家底,心中大欢喜。 一举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