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原妙
注释: 1. 一夏以来,诸人懡㦬,山僧亦懡㦬。 译:整个夏天以来,其他人和僧人都感到困倦,我也感到困倦。 2. 懡㦬逢懡㦬,彼此无空过。 译:我们都感到非常疲倦,没有闲暇的时间。 3. 今朝圣制告圆,不免更说些懡㦬禅,赢得大家俱懡㦬。 译:现在皇帝颁布了法令,我们不得不再次讲解禅宗的道理,使得大家都感到很疲倦。 4. 如何是懡㦬禅,咄,猛火著油煎。 译:什么是禅宗的禅定?啊
【注释】 指:指点,指向;鸩屎砒霜:用毒鸟的粪便和毒物的粉末做成的药物;飏:同“扬”,飞扬。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三千大千世界中,没有一个不是被这种毒药所害的。 【赏析】 这首偈颂是一首充满讽刺意味的诗篇。诗中以“一棒打杀”比喻佛法的威力,指出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的弟子,只要肯向善,都可以成佛,而那些作恶多端的人则必死无疑。诗中也以鸩屎砒霜来象征邪恶的东西,并把它与毒药相提并论
这首诗的意思是:一年有三十天,看看已经到今晚,十有五个人,参禅学道,却仍然不知道什么是禅,什么是道。只有“不知”和“不识”这四个字,才能概括出三世诸佛的精髓。 注释: 一年三百六十日,看看逗到今宵毕:一年的天数是360天,看看就到了今天。 十个有五双,参禅禅又不知,学道道亦不识:十个人中,有五个人懂得修行,但是真正懂修行的人却很少。他们虽然学习了禅道,但是却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禅道。
巴陵:即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市。忌(qí):忌讳,禁忌。三转语:指《金刚经》的三个比喻:如梦幻泡影、凡夫所不能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等。西峰:即岳阳楼西面的君山,有一座有名的洞庭湖中的小岛。单单:独一无二。一句:指“无生”一句话。聻:音“逢人”,是说佛性。错举:错加罪名。 【译文】 巴陵楼上的墙壁上刻着三行字句,西边的山峰上有一句诗,唯独没有其他的话。 佛性是人人皆有的
释义:进入我的法门,不论你是凡夫还是圣者。 一切行动和施为,都要遵循旧的规定。
我们来分析诗句“布袋头开,喂驴喂马。要骑便骑,要下便下。若到江西湖南,撞著焦尾大虫,切莫道在西峰度夏。”: 1. “布袋头开”:这里的“布袋头”可能指的是一种袋子或容器,用来装东西或作为某种比喻。“开了”则表示打开或展开。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某种事物或者情境已经打开或者展开了。 2. “喂驴喂马”:这里的“喂驴喂马”可能指的是照顾和喂养驴和马。这是一种常见的行为
【注释】 偈颂六十七首:佛教经文的一种体裁。 其三十一:指第六十七首偈颂。 昔年瞎却我眼:比喻过去我因看错而失去了眼睛,这里比喻因为误会而失去了亲人或朋友。 今朝穿却你鼻:比喻现在你鼻子里塞满了东西,无法呼吸,这里比喻因为误会而遭受不幸。 冤冤相报无休:形容冤仇不断循环,没有尽头。 莫若克己复礼:意思是说,不如克制自己,遵守礼节。 非惟和尚同尘:意思是说,不只是我们这些俗人,连僧人也难免沾染红尘
参禅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 只如雪覆千山,孤峰不白,作么生判? 上元定是正月半。 注释: 1. 参禅:指禅宗修行,通过静坐冥想来领悟佛性。 2. 须是:必须是,必须。 3. 铁汉:形容坚定的意志和坚韧的性格。 4. 著手:着手、开始行动。 5. 心头:心中、内心。 6. 判:判断、分辨。 7.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 8. 定:一定、确定。 赏析:
偈颂六十七首其三十六 译文:今年西峰的夏天结了,全然不成保社, 一天两顿稀粥,大家忍饥无暇。 尽管有真如佛性,菩提涅槃,权且飘扬在师子岩下。 注释:保社,一种古代的农业组织形式。保社的成立与废止,都有一定的时间。 真如佛性(zhenrufoxing),指佛教中“如”的理体,是一切诸法的真实本性,即“如来藏”。 菩提涅槃(pénglúnniè),佛教语,梵文音译为“般若涅槃”,又称“圆寂”
注释:在七步之间走完,留下的足迹还清晰可见,但椁车却难以收拾。微雨洒在花朵上,如同千点泪水,淡烟笼罩着竹子,仿佛堆满了愁绪。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景象,通过雨滴、泪痕和烟笼竹叶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易逝、世事如梦的感慨。首句“周行七步犹成迹”,意味着人生短短七步,便留下足迹,而生命的消逝却是无法挽回。第二句“椁示双趺岂易收”,则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即便是尊贵如椁车,也无法长久地保持原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