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鍊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理解全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结合选项分析作答。 “忆昔”是题目,直接交代诗人的写作对象,即诗人回忆过去的事情。首句点明“忆”,说明所要回忆的是作者自己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客居他乡的感受。“河洲客梦思氤氲”,承接题目中的“忆”字,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回忆往事。“河洲”,泛指水乡之地,也暗示了诗人客居他乡的生活环境。“客梦思氤氲”意思是说,在梦中
在赏析这首诗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其背景和作者。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徐渭之《边词 其六》,是一首描绘边疆戍边将士生活与情感的诗篇。下面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详细解读: 1. 诗句释义: - “边陲本是宰臣庄”:边陲指的是边疆地区,宰臣则是朝廷中的高级官员。这里暗示了虽然朝廷高官住在边疆地区,但实际的守卫工作却由普通士兵来承担。 - “漫道年年散俸粮”
《塞上曲·其三》 龙争虎斗海波翻,燕息干戈只一言。 曹操小儿何足数,敢将轻骑猎中原。 诗句注释与解析: 1. 龙争虎斗:比喻两强对立或竞争极为激烈。这里形容战争场面的浩大和激烈,正如龙与虎之间的搏斗,充满力量与危险。 2. 海波翻:形容波涛汹涌,波浪翻滚。此处用来描绘战场的波涛,暗示战事的激烈程度及环境的恶劣。 3. 燕息干戈:意指放下武器休息,比喻暂时的安宁或和平
注释:烽火台的警报从未停止,但人民却安然无恙。鸳鸯被绣出来后,完全失去了原本的模样,想要把它贴在人家的画屏上。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边词》。全诗以“边地”为背景,写边防将士与人民之间的感情。前两句写边塞生活,表现了边地生活的艰辛;后两句写边防将士对人民深厚的感情,表达了他们想与人民同甘共苦的愿望。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注释:在二月的春日里,风光明媚,柳丝垂挂。我唯独喜爱这窗帘上的光影,因为我喜欢在这光影中静观世界。寄语那朵海棠花,请不要乱发,看花不是少年时。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小诗。首句描绘了春日里明媚的风光,柳树垂下细长的枝条。第二句表达了作者对阳光的喜爱和对光影的欣赏。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感慨。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很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 塞上曲 其二 匈奴百万未须忧,斩将搴旗在运筹。 束发由来憎李广,不将辛苦觅封侯。 注释版: 《塞上曲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写将士安边定远的豪情,并对汉高祖夸耀的和亲之策提出质疑,实际是对唐代和亲强藩政策的责难和批评。第二首则是对塞上环境、细枝末节的描写,表现出对国家、祖国的深情厚爱和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悲哀
诗句解析: 1. 垂老军人发坠肩:“垂老”表示年岁已高,“军人”指的是军中的战士或将领。这里的“发坠肩”形象描绘了他们年老时的发色与头发的状况,即白发苍苍,形容他们的年岁已高。 2. 焚香夜夜告苍天:“焚香”是一种祈祷的方式,通常在夜晚进行以祈求神明的庇佑。这里的“苍天”指代的是天空、神明,表达了士兵们虔诚地向神明祈祷,希望得到庇佑的心情。 3. 愿留守将多年岁
诗句: ``` 丹心恋主岁华惊,镜里飘飖白发生。 谁为画成忧国恨,关西一片月长明。 ``` 译文: 我忠诚地为国家而战岁月已过,但容颜却因年老而憔悴。谁能画出我的忧国之心?关西的月色依然明亮如初。 注释: 1. 丹心恋主岁华惊:“丹心”指的是忠诚的心,“恋主”表示对主人(国家)的忠心耿耿。这里的“岁华”是指时间的流逝,“惊”是惊讶、感叹的意思。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因为忠诚于国家而感到时间过得飞快
诗句原文: 雪叶霜花二月天,春风知不到三边。 寒威直射重裘里,白发征人未拆绵。 译文: 二月的日子里,雪花和霜花交织,但春风似乎并未吹过边疆。严寒的风吹透厚重的衣物,年迈的士兵们还没有来得及更换新棉被。 关键词注释: - 雪叶霜花:描述冬季的景象,雪白的叶子和冰冷的花朵。 - 二月天:指的是农历二月,这个时期通常是冬天。 - 春风知不到三边:春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但在边疆地区却无法到达。 -
塞上曲 其一 万里风云入虎牙,千金生縳夜鸣笳。 谁知大将轻奇术,只是抠衣一左车。 【注释】 (1)塞上曲:唐代边塞诗。 (2)万里风云:形容边疆的形势险恶。 (3)虎牙:形容边城的地势险峻像猛虎的牙齿。 (4)千金生縳:形容战马生得贵重,毛色光亮。 (5)生縳(zhú):生下来就毛色光润。 (6)夜鸣笳(jiā):夜晚吹着胡笳声。笳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7)谁知:何尝知道。 (8)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