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泐
诗句: 落日鸡鸣埭,何人射雉回。 译文: 夕阳西下,小河边的村落开始平静的一天,是谁在射猎归来? 注释: 埭(dài):古时水边的小堤。何人:是谁。射雉(zhì):古代一种狩猎活动,用弓箭射野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景象。诗人通过夕阳西下、鸡鸣埭等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平和、静谧的氛围,让人仿佛能闻到稻香和鸡鸣声。"何人射雉回"一句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解析】 本诗是写农村春耕的景况。“鸠鸣桑雨深”,意思是:春天来临,桑树发叶,布谷鸟叫个不停,春雨下得很深。“蓑笠耦耕叟”意思是: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持农具的农夫们正在耕作。“短歌三两声,东风动杨柳”,意思是:农夫们唱着简短的歌,东风轻轻地吹拂,杨柳随风轻轻摇曳。 【答案】 译文: 春来,桑叶长出翠绿的新芽,布谷鸟鸣声阵阵响起,春雨绵绵,农民正忙于耕种。农夫们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拿锄头
注释:长长的树林中晚霞映照,远处的湖边升起阵阵寒波。茅草屋远离群山,我乘着扁舟归心更切。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村景色,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首句“长林带晚照,极浦起寒波”描绘出了夕阳下树林和湖水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第二句“茅屋远山外,扁舟归兴多”,则展现了诗人独自驾船归来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钟山的禅客在雪中早早地开始他的早朝,那身披的毳衲被雪花覆盖了一半。他好像懂得了空的道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留住。他那满是白发的庞眉皓首,在玉阶前显得格外的庄重。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钟山老僧雪中早朝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和修行的境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钟山老僧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微宗雪江独棹图: 释宗泐(1450-1518),字元善,号石仓,明代诗人,著有《微宗雪江独棹图》。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深时节,诗人独自驾船归家的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艮岳秋深百卉腓 - 艮岳:古代帝王所建的园林,此处可能指代诗人所在的皇家园林。 - 秋深百卉腓:秋天的深处,各种草木枯萎。"腓"通"菲",表示草木枯萎的意思。 2. 沙尘吹满衮龙衣 - 衮龙衣
``` 今人写花不写实,古人咏实不咏花。 晋代清谈多少客,羞将勋业向人夸。 译文: 现在的人写花,却不注重写真,而古代的诗人咏叹事物,也不屑于咏叹花朵。在晋代的清谈中,许多文人雅士都在谈论自己的功名和成就,他们羞于在别人面前炫耀这些成就。 赏析: 首句“今人写花不写实”直接点明了主题,指出了现代人们在描绘花卉时往往追求形式美而忽视了真实的美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所作的。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解释和注释: ``` 1. 宣城见吴溥泉 - “宣城”指的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城市,这里指代的是作者所在地或他所在的时代。 - “吴溥泉”可能是一位人物的名字,也可能只是对某个地方或事物的称呼。 2. 江海山林两故人 - “江海”代表江河湖泊,“山林”则指山峦和森林,这里的“两故人”可能指的是两位老朋友。 - “故人”通常指的是老相识或旧友。 3
【注释】 1. 道中:在山间的道路上。 2. 青石悬萝花羃幕:青石板上挂着蔓藤,好像绿色的帷幕。 3. 绿田分涧水泠泠:绿田被涧中的流水分成两段,流水声音很清脆。 4. 人家深住黄猿坞:人家住在黄猿山的山坞里。 5. 渔网高张白鹭汀:渔人高高地张开网来捕鱼,白色的鹭鸶栖息在河滩上。 6. 赏析:“道中”即指山间的小路上。“青石悬萝花羃幕”,形容山路上苔藓斑驳,石缝间长出藤萝,犹如绿色的帷帘
【注释】平白:毫无征兆,无缘无故。前坡:指山坡上的树木。奈老何:奈,怎么;老,衰老。东风:春风。消不尽:消解不了。阴处:隐蔽的地方。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雪的诗。“春雪”是本诗的题目。全诗写春日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它使山坡上的一切景物都变得模糊不清了。但诗人在诗中却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春雪比作白发、青松、东风、阴处,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首句“眼看平白失前坡”
注释:这个夏天的夜晚炎热难忍,打开窗户看到高树上明亮的月光。天上的银河只在南楼上,不借给人间一点凉意。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炎夏日夜晚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来表现对炎热天气的感受,“此夜炎蒸不可当”写出了作者无法忍受的酷热;“开门高树月苍苍”写到了在炎热中,抬头看到高树上的明月,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天河只在南楼上,不借人间一滴凉”则是说天上的银河只在南楼上出现,没有给予人间一丝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