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泐
步虚词赠汤炼师 风送仙香度玉墀,朝天归路月明时。 忽逢子晋云中下,借得龙笙鹤背吹。 注释与赏析 诗句释义: - 「风送仙香度玉墀」:风儿轻轻吹过,带着仙人的香气,仿佛飘过白玉般的台阶。 - 「朝天归路月明时」:清晨,我沿着朝圣的路前行,月光明亮照耀着。 - 「忽逢子晋云中下」:忽然间,遇见了名叫子晋的人,他如同云中的神祇一般降临。 - 「借得龙笙鹤背吹」:我借用了神鸟龙的笙和鹤的翅膀
``` 今人写花不写实,古人咏实不咏花。 晋代清谈多少客,羞将勋业向人夸。 译文: 现在的人写花,却不注重写真,而古代的诗人咏叹事物,也不屑于咏叹花朵。在晋代的清谈中,许多文人雅士都在谈论自己的功名和成就,他们羞于在别人面前炫耀这些成就。 赏析: 首句“今人写花不写实”直接点明了主题,指出了现代人们在描绘花卉时往往追求形式美而忽视了真实的美感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分析能力,包括理解诗意、赏析作品的思想情感。作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标题是“访胡守中不遇”,所以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如“访”是什么意思?“不遇”是什么意思?“访”“不遇”之间有何种联系?“空山积雪无行路”中“空山”指什么?“何处今朝友鹿群”?“鹿群”又是指什么?等等。考生要结合注释,抓住关键句来分析。 【答案】 ①访:拜访②寻君
【题解】 此诗为题画而作。作者以“梨花带雨”之景,喻人世沧桑之感;以“鸟自白头”之喻,喻自己年华已逝、老态龙钟之苦。全诗意境凄婉,情意深沉。 【注释】 ①题画:写画上所画景物的诗。 ②寂寂:寂静无声之意。 ③芳春:美好的春天。 ④坐看:静坐观看。 ⑤梨花带雨:指细雨落在梨花枝上的景象,亦用以比喻女子的眼泪。 ⑥白头:头发斑白。 ⑦堪:可堪。忍受不住的意思。 ⑧啼:哭。 【译文】 寂静的门户紧闭
【注释】 吴淞江:长江在上海市境内的一段,古称吴淞江。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4月5日前后。 扁(pián)舟:小船,泛指舟船。 两岸:指河流的两岸。 杨柳:柳树,古人认为杨柳有避邪的作用。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感怀诗。诗人乘舟行至吴淞江畔时,恰逢清明时节,他凭栏远眺,只见春雨潇潇洒洒,江上小舟载着客旅漂泊不定。这时他忽然发现,两岸人家都插满了杨柳,而不知今天是清明节。这首诗是即景生情之作
【注释】 竹外茅斋:竹林外茅草盖的小屋。 橡下亭:在橡树林下的亭子。 半池荷叶:池塘中有半池荷叶。 半池菱:池塘中有半池菱角。 匡床曲几:用木条做床和椅子。 匡,通“桁”(gāng):粗大的直木,这里指横木或横档。 曲几:弯曲的桌子。 终日:整天。 万叠青山:层层叠叠的青山。 一老僧:一个老僧人。 赏析: 这首诗写景、抒情、叙事、议论兼而有之,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诗境幽美而深邃,富有哲理意味
【注释】 病里:因病。看花:赏花。惜花:怜惜花儿。分:分辨,区别。谁:何人。禅家:佛门弟子或出家人,借指佛门。催人老:使人衰老。相对无言日又斜:对着花儿默默无语,太阳已慢慢落下了。 【赏析】 写于作者晚年流寓江南时所居住的地方(苏州)。诗中通过“病里”、“看花”、“惜花”等词语,表达诗人在病榻上对生命易逝的感叹,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作者对生活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寄东轩 - 解析:"寄"在这里有寄托、思念之意,"东轩"则是指位于东面的房子,可能是作者的居所。整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在秋季对远方亲人的深情思念。 第二句:黄鞠初开白露零 - 解析:这里的“黄鞠”是一种植物,通常在秋天开花,而“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标志着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时期,这时天气开始转凉,露水增多。此句描绘了秋季的自然景象和气候特点。 第三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注意题目的要求,从内容、主题、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别陇头”即送别在陇山之巅的友人,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颔联写送别的情景:半年来我心情忧郁,客居他乡;今日别后,我独自向西行去,而你却自东而行。颈联用流水和人相对,写出了流水向东而去,人却向西而行,突出了送别的时间是早晨
题小景 数个幽篁着雨低,两株高树倚云齐。 钱塘惟有空山在,莫是闲情写会稽。 注释: - 数个幽深的竹林在细雨中显得格外低矮,两棵高大的树木高耸入云,相互依偎。 - 杭州只有这座空无一人的山峦还在,难道是在用这宁静的景象来抒发我的闲适之情,并以此来表达对会稽的情感。 赏析: 《题小景》这首作品是明代诗人陈炜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江头的宁静景象。首句“数个幽篁着雨低”通过数量词和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