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泐
题小景 数个幽篁着雨低,两株高树倚云齐。 钱塘惟有空山在,莫是闲情写会稽。 注释: - 数个幽深的竹林在细雨中显得格外低矮,两棵高大的树木高耸入云,相互依偎。 - 杭州只有这座空无一人的山峦还在,难道是在用这宁静的景象来抒发我的闲适之情,并以此来表达对会稽的情感。 赏析: 《题小景》这首作品是明代诗人陈炜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江头的宁静景象。首句“数个幽篁着雨低”通过数量词和形容词
注释: 题兰:题写兰花。 溪寺:山中的寺庙。 曾栽:曾经种植。 紫茎绿叶领春风:紫色的花朵和绿色的叶子在春天里引领着风。 萧艾过三尺:萧艾,一种植物,这里指代岁月。 白首看图似梦中:到了晚年,看到画中的兰花就像在梦中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兰花为对象,通过对其生长环境和形态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无常、时光流转的感慨。 首句“溪寺曾栽数十丛”
【注释】: 旧说岷峨地,今观保障图。 烟云开剑阁,花柳满城都。 宫殿规模壮,山川气象殊。 军州馀五十,德教越边隅。 列戟千貔虎,连樯万舳舻。 凉飔消瘴疠,甘雨起焦枯。 大矣惟王国,钦哉自圣谟。 星辰天北拱,江汉日东趋。 宗室推贤哲,皇纲在翊扶。 逸才超子建,古迹陋鱼凫。 美产随方有,名公何代无。 韦张曾节使,扬马总文儒。 锦绮民财阜,盐麻国用须。 沈黎通诏𤏡,巫峡下荆吴。 雪岭西蕃近,青霄太白孤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此题属于综合考核型,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内学习时认真记背并理解“内丹”的含义。其次要对作者及作品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然后结合着题目中的关键语句分析即可。 【答案】 译文:想成仙道古来难,曾向先师学内丹。不省稚川尸解去,人间犹自葬空棺。注释:欲成仙道(想)古来难,指修仙成道自古以来就不容易。曾向先师学内丹。先师指道教的尊称。先师教我学内丹,即内丹术,一种修炼的方法
注释: 五国城:泛指边远地区。 中原回首几含情:中原是宋朝的故土,回首故土,不禁感慨万千。 已无过雁传家信:已经没有飞过大雁来传递家信了。 独有松枝喜鹊鸣:只有松树上的喜鹊在欢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画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落日黄尘五国城”,描绘了落日时分的边塞景象,五国城是古代边境上的城市。这里黄尘漫天,夕阳西下,给人一种荒凉、寂寥的感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语言表达以及情感和主旨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题翠竹芙蓉”一句是首联,“眼前清丽是秋光,翠竹疏疏映拒霜。”“王母燕归风露冷,碧云影里淡红妆。”是第二联,“王母燕归风露冷,碧云影里淡红妆。”为颈联,“题翠竹芙蓉”为尾联
注释: 题天台归老图: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作者对天台山的向往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白头天外未归人,江上看图愧此身: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天外之人未能归来的遗憾,以及在江边观赏归老图时的自愧之情。 闲却溪头半间屋,桃花流水几经春: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天台山的生活,通过桃花和流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通过对天台归老图的描绘
注释: 次韵题宋孝宗朝马和之所画三篇诗图此图乃是王风扬之水篇也 马卿独念宋中微,图写诗篇墨彩辉。 戍甫戍申都不及,西风淮岸铁为衣。 译文: 王风扬的水篇被描绘在马和的画中,马卿独自怀念着宋代的细微之处,用笔墨描绘出诗篇的色彩,使之光彩夺目。 戍、戍、戍、戍,戍、戍、戍、戍,都是指守卫边疆的士兵,但都比不上马和笔下的西风淮岸,那里的风景如铁一般坚固,就像穿着铁甲的士兵一样
【注释】 山水图:即指匡庐秋景。匡庐,在今江西星子县境内。彭郎湖,在庐山西北。 危峰削玉出云端:山峰高耸入云,像用刀削过一样,好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块美玉。 仙馆霜清古木寒:仙境般的宾馆里,霜白了树木,显得特别清冷。 记得匡庐秋雨后:曾记得去年秋天,我到庐山游玩时,正遇上一场秋雨。 彭郎湖口倚篷看:我在彭郎湖口,靠船篷站着观赏湖光山色。 译文: 高峻的山峰直插云天如削出的玉石
【注释】仇山村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讲学的处所。吴子行,指朱熹的弟子吴必大、吴必德兄弟。 “吹箫人去竹房空,海内犹怜学术工。”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吹箫的人已经离去,只剩下空荡荡的竹房,但天下人仍然怀念他的才学和学问。 “最是西泠桥畔路,淡烟疏柳夕阳中。”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尤其是西泠桥畔的路,在夕阳的余晖下,淡烟缭绕,疏柳摇曳,显得格外宁静而美丽。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故人的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