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龟年
《别张袁州五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寓四川梓州的五首七言律诗之一,写于大历三年(768)初夏。 译文: 弦绷得紧没有声音,走得快多有窘迫的步伐。 从容应对各种事情,才有治理天下的度量。 先生经邦济世才能,所到之处除去了许多弊端。 一个州直说容易罢了,治理者不敢大意。 老翁霁威严,还是被功名耽误。 谁知看错过错的人,一下子就能超越圣人
【解析】 1.“九日”是农历九月九日重九节,古人在这一天登高赏菊。分韵得“去”字,说明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与友人相邀登高赏菊的情景。 2.“招提”是梵语的音译,即寺院;“岸柳擘新絮”,写出了秋天的景象。 3.“那知再到时,叶落满庭署”,写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再次相会的情景。 4.“争如青青松,寒暑了不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青松不畏严寒酷暑、四季常青的特点,以此比喻自己的高尚品格。 5.“古干屈龙蛇
诗句原文: 若见村中小校师,教将义理训童儿。 四端五品人人有,莫道冥顽不与知。 译文: 如果你有幸遇见乡村中的小学教师,请教导他们将仁义之理传授给儿童。 每个人心中都应具备“四端”和“五品”,不要认为那些智力低下的人就不懂得这些道理。 注释: 1. “若见村中小校师”:如果有机会见到乡村里的小学教师。 2. “教将义理训童儿”:通过教育将仁义的道理传授给孩子们。 3. “四端”
【注释】: 椎牛酌酒是民顽,明约科条墟里间。 若更宽他衣食路,桑间陌上自闲闲。 译文: 整治牛只斟酒款待百姓是愚蠢的,明确约定科条约束乡野之间。 如果再放宽他们的衣食之路,桑林小路上也会自得其乐。 赏析: 首句说整治牛只斟酒款待百姓是愚蠢的。因为这样做只会加重人民的负担和苦难,而无法真正得到民心。所以,诗人认为应当明约科条约束乡野之间。这里的“科条”就是法令、规定。诗人反对统治者对百姓横征暴敛
注释: 入仕不为宰,无异面墙壁。 如何今世人,指作富贵厄。 区区为身谋,反谓第一策。 皇皇百里民,谁为访休戚。 译文: 我入仕不是为了当县令,就像面对墙壁一样毫无意义。 现在的人却错误地认为当官是追求财富和享受的厄运。 人们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忙碌奔波,反而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明智的决策。 我们这些官员肩负着管理百姓的重任,却没有人关心他们的疾苦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和语言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来判断正误。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分析诗意,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判断。 “示我西园药石辞”:给我展示《西园记》中的治病药石之辞。“示”,给……看;“西园记”指柳宗元所撰的《西州寄李十七侍御书》一文,其中有“为君尽买西江之棹,与君泛舟于五湖之上。别有五色笔砚,愿君洗尽凡心,同写神仙之状”的句子
《送徐仲洪尉南安八首·其一》是宋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彭龟年的一首作品。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送别的情景描写,表达了一种深深的不舍与期待之情。下面是诗句及译文: - 诗句:血气谁无未免争,腰牛公牍角蜗情。 - 注释:这里“血气”指的是人的本性,而“争”则是指人与人在利益面前的争执和争斗。“腰牛”指的是公文,而“公牍”则是指官方文书或公文。“角蜗”,是一种蜗牛,用在这里象征着那些琐碎繁杂
别赵运使二首 君子岂无欲,有欲未足忧。 百计护此短,此心尚可求。 向来畏人言,言者不肯休。 不畏固未可,无言我谁尤。 事当究本源,琐细不足筹。 有疾不忌医,膏肓尚能瘳。 注释:君子难道没有欲望吗?只要有欲望并不值得忧虑。 想尽各种方法保护这些缺点,这样的心态仍然可以追求。 以前害怕别人的非议和批评,那些批评的人不愿意停止。 不怕是不可以的,如果没有言论我就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了。
【注释】 作尉之难似胗尸:比喻当官的艰难,如同宰割一具尸体。胗(zhěn)尸:杀牲取肉时剖开牲体的内脏,使血流出。 脱手翻车:比喻做事不谨慎,出了岔子就来不及纠正,造成严重后果。翻车:指翻覆的车,比喻事情失败或出乱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徐仲洪送行,鼓励他赴任南安时写的一首七言之歌。全诗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殷切希望和对官场生活的深刻体验。 首联“作尉之难似胗尸,一生一死总吾为”,以生动的比喻
手弓皆是虎狼才,巡徼宁无去复来。 倏去倏来无滞迹,蝗螟虽过不为灾。 注释:你的才能如同老虎和狼一样,你巡视边境时从不离开,无论是去还是来都如此果断。你快速行动没有留下痕迹,即使蝗虫或者螟虫飞过也不会造成灾害。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英勇无畏的官员形象,他在边境巡逻时总是能够迅速应对各种情况,不留下任何痕迹。他对待百姓的态度也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即使是蝗虫或螟虫飞过也不会造成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