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离开西郊,前往孤村的情景。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与无照暮出西郊 与(wéi)无照(yǐ):傍晚时天色昏暗,如同无光照耀的样子。 暮:黄昏,日落时。 出西郊:离开西郊,即离开城边。 阊阖城边烟草昏,自携禅侣过孤村。 阊阖城边(chāng hé chéng biān):指长安城的北门——阊阖门。 烟草昏:烟雾弥漫的景象。 自携禅侣(zì xié shàn lǚ)
【注释】 舟次盘门:在苏州。无得院:在苏州盘门附近。兀坐:孤独地坐着。鸣蝉:知了的叫声,这里指夏天。阴云欲雨天:乌云密布,天空阴沉,即将下雨。坏城:倒塌的城墙。悬落日:把落日挂在城墙之上。树连荒驿带苍烟:树木丛生,荒芜的驿站笼罩着苍老的烟雾。临流石马:站在溪边看石马。种竹人家:竹林掩映的农家。钓船:渔船。青盖:皇帝的车驾。林泉:山林泉水。 【译文】 独自坐在篷窗旁聆听蝉声
【诗句解释】 1. 茅茨抛在翠微间:茅草屋舍被抛弃在翠绿的山影之间。 2. 即栗横肩又独还:就像背上扛着栗子,独自归来。 3. 松树别来巢鹤大:松树上空已没有鹤巢,显得格外空旷。 4. 铜瓶归去蛰龙闲:铜制水瓶已经回到原位,蛰伏的龙也得以休息。 5. 西风黄叶埋寒径:西风吹过,黄叶覆盖了冷清的小径。 6. 落日青猿叫乱山:落日时分,山中传来猿猴的叫声。 7. 后夜月明谁是伴:夜晚月光明亮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筛选出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全诗为送人入杭寻弟及谒山村先生而作。首联写友人远赴杭州,寻访弟弟;颔联写在途中观山水、看江流;颈联写沿途所见景物;尾联写友人到山村拜访先生。“端淳”是孟浩然晚年的号,“耆旧”指年老有名望的人。 【答案】 译文:儿子忘不了骨肉情义
【译文】 独自登上高台小栏杆,荒城寂静水云宽阔。 连天芳草雨初霁晴,满地落花春天又凋残。 白发未生仍老矣,青山无事且须观赏。 吴王伯业消磨尽,江鸟呼风野树寒。 【注释】 春杪:指春天末梢,即晚春时节。 凭阑:倚在栏杆旁。 荒城:荒凉的城镇。 历:经历、经过。 宽:广阔。 “连天”二句:形容春日里芳草萋萋,雨水初停,春意正浓。 “白发”二句:诗人以白发自比,抒发自己年华已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赠日本僧 鲸波渺渺接遥空,今古由来一苇通。 斗柄夜悬常办北,日轮朝涌始知东。 车书既混文无异,爵服才分语不同。 乡路眼中应已熟,好携包笠扣玄宗。 注释: 鲸波(大海波涛):指日本海波涛汹涌。渺渺:广阔无边的样子。 遥空:高高的蓝天。 一苇通:一根苇草就能穿过的通道。比喻日本与我国相隔遥远。 斗柄:北斗星。古代以斗柄指向确定方位的方法。夜晚,斗柄向北,表示子时,即晚上九点到十二点之间。常办
送日上人还吴淞 秋云秋水两悠悠,白首何堪动别愁。 代岭月明寒雁过,楚江木落晚禾收。 夫差既赐申胥剑,勾践难回范蠡舟。 今古兴亡无限事,愿因归路问沙鸥。 注释: 1. 秋云秋水两悠悠:秋天的白云和流水显得悠远宁静。 2. 白首何堪动别愁:到了这个年纪,怎能经得起离别之苦。 3. 代岭月明寒雁过:在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的山岭上,明亮的月光下,寒冷的雁群飞过。 4. 楚江木落晚禾收:长江边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秋怀四首 其四》,以下是诗句的详细释义和赏析: 1. 抱景坐虚室:坐在空无一人的房间中,感受四周环境,心境与外界隔绝。 - 注释:抱,怀抱;景,指自然景色;虚室,空房,这里比喻心境。 - 赏析:表达了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独自沉思的孤寂之情。 2. 翛然谁与同:独自一人,没有人能够陪伴。 - 注释:翛然,形容人或物孤独的样子;谁,疑问词;与,跟……一起;同,陪伴。 -
【注释】 客路渺无际:旅途遥远、无边无际。 崎岖何日平:形容道路崎岖不平,不知何时才能平坦。 积烟迷远树,残照下荒城:积烟是指晚霞或烟雾缭绕的景象,远树指远处的树木,残照则是指夕阳西下的景象,荒城则是指废弃的城池。 水宿先归港:水宿指的是在水中住宿,先指提前回到港口。 朝行暗计程:早晨出行时,暗中计算行程的距离。 长桥知渐近,笳鼓隔林鸣:长桥是连接两岸的长桥,渐渐接近了
诗句解析 1 宝带桥:这是诗中的第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 2. 运得他山石:表达了诗人利用外来的石材来建造桥梁,显示了其匠心独运的能力。 3. 还将石作梁: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智慧和创意,将石头加工成为桥梁的组成部分。 4. 直从堤上去:描述了桥梁的位置,位于堤坝之上,方便行人和船只通行。 5. 横跨水中央:形象地描绘了桥梁的结构,跨越河流中央,显得雄伟壮观。 6. 白鹭下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