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瑛
学书 四十年来始学书,墨华长自满衫裾。 枯藤礌砢火焚后,绣铁棱层土蚀馀。 豪气稍充成老健,中心才放转粗疏。 曹公去后朱公死,千载何人寻后车。 注释与赏析: 1. 学书:诗的开篇“四十年来始学书,墨华长自满衫裾。”表达了诗人从四十年前开始学习书法,直至今日,书法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成为了他衣服上的一种装饰,象征着他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 2. 译文:在四十余年间我开始学习书法
注释: 1 忆昔分符出牧时:回忆起当初分封官职,奉命出使边疆的时候。 2. 先生欲我置曹司:指先生希望我在官府中担任重要职务。 3. 本为枯朽沟中断:原本是枯萎腐朽之物,却意外地被置于沟中断裂的地带。 4. 看作珊瑚海底枝:将我比作珊瑚,在海底生长,尽管环境艰苦,但依然坚强。 5. 半世行藏原自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我一直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感到自信。 6. 百年心事荷相知
送邓郎中成都归省 万里桥头道路赊,宦游十载始还家。 春风门巷依前好,细雨桑麻近晚佳。 厨下旨甘修玉髓,堂前杯斝泛晴霞。 君恩浩荡须回首,云汉秋深望使槎。 注释: - 万里桥头道路赊:意思是说,在万里桥边的路上,道路漫长而遥远,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 - 宦游十载始还家:意思是说,经过十年的宦游生涯,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 春风门巷依前好:意思是说,春天的风和阳光都非常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以下是对各句的注释和赏析: 久雨作(第一句) 三月全无一日晴,密云疏雨满山城。 译文: 整个三月份都没有一天晴天,乌云密布细雨绵绵覆盖了整个山城。 注释: 久雨作:长时间下着大雨。 三月:农历三月。 全无一日晴:整月没有晴天。 云:指乌云。 疏雨:零星细雨。 满山城:覆盖整个山城。 赏析: 首句通过“全无一日晴”和“密云疏雨”两个对比强烈的景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广德书满留别僚友》,全诗如下: ```text 广德书满留别僚友 独随琴鹤下江东,岁月催人似转蓬。 路出南阳惭说召,马辞渤海愧谈龚。 数茎白发宦情薄,满目青山归兴浓。 相别不堪重相语,茆檐残日有疲癃。 ``` 译文 我独自随着琴和鹤来到江东,岁月无情,像蓬草一样匆匆而过。 我从南阳出发,惭愧地说我被召去说议政事;我离开渤海,惭愧地说我因为谈论国事而感到羞愧。
【诗句解释】 - 吾乡山水气真淳,百十年来孕此身。 - 吾乡:指我家乡。吾乡的山水气息纯正而浓郁。 - 百十年来:形容从很久以前到现在已经有一百零几年了。 - 孕(fù):孕育。这句话的意思是,这百十多年来,我的家乡孕育了我。 - 此身:指我自己。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家乡深厚的感情和感激之情。 - 翠竹苍梧人物表,玉堂金马禁城春。 - 翠竹苍梧:形容风景优美,竹子青翠,梧树苍老。 -
注释: 千里移舟下濮阳,黄堂有叔鬓将霜。 竹林风月留人易,椿府旨甘入梦长。 亭上鸟声喧客席,马头山色映诗囊。 料知宦邸无馀物,带得清风归故乡。 赏析: 第一首诗描绘了濮守侄儿归乡的情景。濮守的侄子要离开家乡回省,濮守送他远行。诗人以"千里移舟下濮阳"开篇,描述了他们乘船远行的壮阔景象,以及濮守侄子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黄堂有叔鬓将霜"一句,则形象地描绘了濮守年纪渐大、鬓角已见霜的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和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抓住其重点诗句进行分析理解,最后要结合全诗主旨及作者情感作答。“朝把封章叩帝家,夕驱羸马赴长沙”意思是:早晨我拿着密封的奏章到皇帝家里去,晚上又驱使着我那衰弱之马奔赴长沙。“江湖万里孤臣远”,意思是:身在江湖,远离朝廷。“灯火九重春意赊”,意思是:夜幕笼罩着京城,春色也显得格外地迟暮
诗句释义: 1. 群抬长杠逐春来 - 描述人们在立春时节抬着长杠庆祝春天的到来。 2. 红绿参差照草莱 - 形容色彩鲜艳的长杠在阳光下与绿色的草地形成对比。 3. 岩岫上头走车马 - 描述在山石和山峰之间,可以看到马车行驶的景象。 4. 树林深处见楼台 - 指在树林深处可以看见高楼或建筑。 5. 百家技巧重重作 - 表示各种各样的技艺和手艺被创造出来。 6. 诸史幽奇色色裁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 “曾闻大阮久专城,小阮读书亦有声”,前一句是说:我听大阮已久在城里当长官,后一句是说:我听小阮的读书声也很久。“久”字用得好,说明大阮、小阮都做官了。“有声”二字写出了他们读书时的情景,也表现出他们对读书的重视。诗人对他们寄予了深厚的期望。 “作客三年依濮上,还家几日到昌平”,意思是说:我在外地做了三年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