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华
这首诗描述了吴侬地区的农民在春天和谷雨时节的生活情景,以及他们在农事活动中的艰辛和困难。以下是逐句释义: 1. 四座且勿喧,听我歌吴侬。 - 不要吵吵嚷嚷,让我来唱歌,唱的是吴侬地区的人。 2. 二月春澹沲,桃杏连村红。 - 二月的时候,春意盎然,桃花杏花盛开,整个村庄都被染成了红色。 3. 壶酒操豚蹄,太守出劝农。 - 提着酒壶,拿着猪蹄,太守出来劝导农业劳动。 4. 所欣风雨时
【注释】 (1)洞庭: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泾阳子:泾阳公主的丈夫,即泾阳公主的夫婿。 (2)帝将鳞车三百两:传说中天上有龙形的车驾,称为“鳞车”。这里比喻帝王所乘之辇。 阿香:神话中的神女。 双鲤:指龙王的两个女儿(一说指泾阳公主)。 冷光青荧紫贝阙,玉绡泪染鲛珠血:形容宫殿辉煌,色彩斑斓。 天瓢翻鬣白马嘶:形容宴会盛大,场面热闹。 合欢杯吸鲸波竭:形容饮宴畅快,喝得尽兴。 儿郎烧尾负山走
下面是对这首《小柳词 其五》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洞庭三万顷,君山一点青” - 注释:洞庭湖广阔无垠,而君山则显得格外青翠。 - 译文:洞庭湖辽阔无边,而君山则像一抹淡淡的青色。 - 赏析:这句通过对比洞庭湖的浩瀚与君山的微小,突出了君山的秀美和独特之处。 2. “道人横笛过,独许柳枝听” - 注释:一位道人吹着笛子经过,只有柳树枝条在倾听。 - 译文:有一位道人吹着笛子走过
《小柳词 其三》是一首明代诗人袁华的作品,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 第一句:解制乌纱帽,能唱白铜鞮。 “解制”指脱下,“乌纱帽”为古代官员的帽子,这里用以象征身份或官职。 “能唱”暗示有才艺,“白铜鞮”为一种乐器,可能是琵琶,表明有能力以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 - 第二句:飞花虽作雪,密叶自成蹊。 “飞花”指飘落的花瓣,“作雪”形容花瓣轻盈而洁白,仿佛雪花一般。
半臂芦花白,中单杏子红。 春水画桥东。 注释: 半臂的芦花是白色的,中单的杏子是红色的。这些美丽的景色让你感到无尽的思念,让我想起了春天的画桥。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美
【注释】“十三”指柳树十三个芽。小柳,即柳条,柳枝。“临池”是说在池塘边。“解学书”,意思是开始学习写字了。“扇”是比喻,形容小柳像画上的孔雀一样美丽。“金”形容孔雀羽毛的光彩,“水滴”则形容月光如水滴一般晶莹透亮。“玉蟾蜍”是说月亮像蟾蜍一样圆圆的。 【赏析】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它描写了初春时节,柳条刚长出芽来,嫩绿的柳叶垂在池塘边的情景。词人以柳条为题,通过写柳、水、月三个景物
兰汤试浴铜龙吐,美人䰀𩯚钗悬虎。 - 兰汤试浴:用兰汤沐浴。兰汤,一种以兰草煮的水,常用于古代的洗浴仪式。 - 铜龙吐:指铜制的浴盆中水流如龙般喷涌。 - 美人䰀𩯚钗悬虎:美人手持饰有虎形的发钗悬挂于头部。䰀𩯚钗,即簪子或发簪,形状似虎。 竹粉吹香扑燕泥,猩红血点流花雨。 - 竹粉吹香扑燕泥:用竹粉制成的粉扑在燕泥(即燕子栖息的泥土)上洒粉。竹粉,一种由竹子制成的粉末。 - 猩红血点流花雨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下面是逐句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和注释: 1. 帝京篇 - 诗句释义:“帝都,指京城;佳丽,美丽动人;地,地方;神京,指京城的美誉。” - 译文:在金陵这个美丽的地区,京城(神京)显得雄伟壮丽。 2. 帝车环紫极,阁道近银河。 - 诗句释义:“帝车,指的是皇帝的车驾;紫极,天上的最高点;阁道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绣帐里的锦流苏,画阁的金琅珰。 织机未成匹,愁绪随秋夜增长。 彩凤衔梭动细身,万叶千花劳素指。 海枯石烂情不移,比翼相依共连理。 注释: 绣帐锦流苏:绣帐和流苏都是美丽的装饰品,这里用来形容女子的房间装饰精美。 画阁金琅珰:画阁是指装饰华丽的房间,金琅珰可能是用来挂饰的物品,这里指的是精美的饰品。 短机未成匹:短机是指简陋的织机,未成匹则意味着织出的布匹不够长,无法满足需求
【注释】: 度得嬉春曲,金笼语雪衣。 ——小燕子在嬉春曲时,用金笼子装住它,并说它是穿着雪衣的鸟。 不同双燕子,去逐野莺飞。 ——小燕子不同于其他的两只燕子,它要追随野莺而飞走。 白话译文: 小燕子在嬉春曲时,被关在金笼子里,并被说成是穿着雪衣的小鸟。 小燕子与其他的小燕子不一样,要去追随别的小燕子而去,飞向野外去追逐其他小燕子去了。 赏析: 《小柳词》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小燕自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