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湘
【解析】 此诗是送别沈天锡之作。全诗四句,每句八字,前四句写送别之景,后两句写离别之意。 首联“落叶上青衫,携家赴岭南。”诗人在秋高气爽之时,送别友人。落叶纷飞,衣襟沾满了落叶,诗人穿着青色衣衫,带着家人前往岭南。“岭南”指广东省,唐以后多称广东为岭南。“岭南”,即今广东、广西一带。 颔联“欲行犹买药,侵早即冲岚。”“欲行犹买药”是说诗人担心友人路途中生病,于是买了药带上
诗句原文: 剑阁冲秋去,迢迢动郁陶。 千山非故国,九日莫登高。 峡树参天碧,巴猿向夕号。 当垆人不在,何以慰离骚。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剑阁冲秋去:描述了送别周洞时的情景,"剑阁"指的是蜀地的剑门关,秋天时它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2. 迢迢动郁陶:用"迢迢"表达距离遥远之感,"动郁陶"形容内心的波动和情绪的激动。 3. 千山非故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写离别的场景和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相逢从冷澹,此别复凄凉。 “相逢”是指与罗权相遇,“冷澹”形容当时的气氛或心境。这里的“凄凉”表示离别时的悲伤和哀愁。 去路迎秋色,行衣拂夕阳。 “去路”指的是离别的道路,“秋色”指秋天的颜色或景象,这里用来象征离别的季节。“行衣拂夕阳”形容行人的衣物在夕阳下飘动的样子
【注释】:十度,十分。花残,指花谢。一觉眠,指睡得很沉。 【赏析】: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清新,情感真挚、自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思想情感和炼意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句的内容大意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注释,逐句分析诗歌中蕴含的意象,最后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赏析。 (1) “诏书徵入阙”,写诗人接到征召令,准备赴京任殿丞。诏书是皇帝的命令文告,用“诏书徵”表明这是圣旨。“数日醉离筵”写诗人在离别宴席上,酒喝得太多,醉倒在宴会的席上。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接到朝廷征召令后
【注释】 杨柳:即《杨柳词》,乐府《横吹曲辞》旧题。 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此句借以自况。 却来时未熟:指韩秀才在京城时未及成熟就已离开。 雨初晴:谓韩秀才此行所去之地气候宜人,天气晴朗。 仆懒嫌书重:指作者自己懒惰,不愿读书。 驴幽喜骨轻:形容韩秀才骑着老瘦驴,一路轻松愉快。 得新句:指韩秀才此行能为山寺留下新的作品。 【赏析】 此诗是诗人写给韩屿(字子浮
诗句释义 1. 尊前泣复歌,清泪酒相和。:在饮酒时,丁鹗(或其朋友)不禁流下眼泪,边哭边唱歌。这里的“酒”象征着一种情感的宣泄,而“泣复歌”则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既有悲伤也有释放。 2. 别岸春风静,孤舟夜雨多。:丁鹗离开岸边时,春风吹拂,万物复苏,景色宜人。但同时,他不得不面对独自漂泊在夜晚的风雨中。这里的“春风”和“夜雨”对比强烈,一方面代表了美好的自然景象
【注释】 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香柏峰:山名。在天台县东南。会思上人即会理上人。会理:地名,在天台县东三十里,是当时佛教的圣地。 【译文】 天台山上的香柏峰上,我思念着上人, 孤寂的小峰连着鸟道,幽会的心情令人难忘。 我们两人对坐而谈,没有人来打扰, 只听见空荡荡的林子里传来阵阵香气。 断崖上有积雪,高耸的树木上还露着微阳, 静静地交谈着看晴天的美景,联袂经过夕阳冈。
【注释】 特地照青铜:特指周湜的青铜镜。 山窗新入梦:在山窗下,他刚刚入睡。 池馆旧闻鸿:在池塘和馆舍间,曾经听到过大雁的叫声。 岐路云边去:岐路就在云边,是送别之地。 炎蒸雨后空:天气炎热,雨水之后,空气清新。 郡斋如伴话:郡斋就像他的知心朋友。 满座是清风:满座的人都是清风。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送别为题,而重点写景,借景寓情,写得自然流畅,不露痕迹。首联“照青铜”三字
【注释】 行路:上路。华山:华山县,在今陕西省渭南县东北。之官:赴官。黑年:老年。移家:搬家。拟:打算、准备。拔宅:脱离尘俗,隐居山林。作尉:做小官。已呼仙:已经成仙。云随鹤:指云游四海的僧人,随鹤而去。云游四方的僧人,随着白鹤飞去。当门树著蝉:《庄子·外物》有“昔者庄周梦为胡蝶”语,《列子·周穆王》载:“周穆王驾八骏,西巡于昆仑之圃,乐而忘归,不觉日之所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