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善夫
【注】 1. 沧瀛:指大海。 2. 区中马背:指海中的岛屿。 3. 凫舄、鹤瓢:都是隐士之装。 4. 若木:神话中的树木,能照出人的影子。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首句写诗人目送太白山人的行舟远去;次句写太白山人东渡沧海的情景;三、四两句描写太白山人在海上的所见所闻,并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末二句抒发了友人归隐后将有新的际遇,并希望明年能与友人同游日观峰,相期于来年春天
忧 拟将新句咏销忧,咏罢重增双涕流。 柱下朱郎成永别,江东黄尉竟何求。 青袍事业悲三试,画省风烟感四休。 摇落江山客途里,石门修竹梦林丘。 注释: 拟将新句咏销忧,咏罢重增双涕流。 柱下朱郎成永别,江东黄尉竟何求。 青袍事业悲三试,画省风烟感四休。 摇落江山客途里,石门修竹梦林丘。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律诗。全诗通过对杜甫个人遭遇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这首诗的原文是: 冬日饮陶园 细雾蒙蒙千竹林,名园锦树岁将阴。 主人爱客车马过,竟日闻歌尊俎深。 几朵菊花犹掩映,一群鸂鶒故浮沉。 登台忽听鸣皋鹤,九万云天识女心。 逐句解释如下: 1. 细雾蒙蒙千竹林,名园锦树岁将阴 - 描述了一个冬日清晨的景象,细雾缭绕在竹林之间,而周围的树木也显得有些阴沉。这里的“名园”指的是一个美丽的园林,而“锦树”则意味着这些树木繁茂而有生机。 2. 主人爱客车马过
秋夜 注释:- 七月欲尽天气清:指农历的七月快要结束,天气也变得清澈。 - 残月未上江犹明:月亮还未落下,但江面依旧明亮如初。 - 流萤渡水不一点:指萤火虫在水面上飞舞,没有一点光亮。 - 玄蝉咽秋无数声:秋天的蝉叫声连绵不断,如同在吟咏。 - 独客尚未送贫贱:孤独的旅者还没有离开,因为还想着那些贫困的人。 - 四方况是多甲兵:四周的情况是战争频繁,到处都是兵器。 - 立罢西风夜无寐
《元日》 元日谁家蓝尾香,客身多病更殊方。 每看儿女暂相慰,不见梅花频欲狂。 扬州举目风景别,平安发舟冰雪妨。 春光羞涩可肠断,况乃兵乱剩悲凉。 注释: 元日谁家蓝尾香,客身多病更殊方。 每看儿女暂相慰,不见梅花频欲狂。 扬州举目风景别,平安发舟冰雪妨。 春光羞涩可肠断,况乃兵乱剩悲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作者在异乡的春节时所感受到的情感和景色变化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比
注释: 1. 过方山人隐居:拜访方山人的隐居地。 2. 金华山下空结庵:在金华山脚下,空无一人地建起了一座小庵。 3. 金华山人爱终南:指金华山的山人钟爱终南山。 4. 未闻造父得朝十:没听说造父能日行千里。 5. 却道狙公能莫三:却说狙公能让猴子吃三餐。 6. 予苦挥尘上素服:我苦于手持扫帚打扫尘埃。 7. 尔何秣马向黄龛:为何要驱马上黄龛? 8. 曲辕散木愿自保
怀金山文殊用前人韵 金山兰若昔曾游,尚记松针满地秋。 竟日马蹄山雨驻,一时诗句野僧求。 行藏笑我逃三昧,词翰真谁僣上流。 传语远公须结社,王郎无复梦刀州。 注释: 怀金山文殊:怀念在金山寺出家修行的文殊菩萨。 金山兰若:指位于江苏镇江的金山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为纪念其母亲所建。 竞日:整天。 行藏:佛学术语,指人的本性、德行或才能。 笑我:讥讽我。 逃三昧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吴阊:万木萧萧河汉秋,斜日独登楼。眼中未黍茅茨怨,海上风尘笳鼓愁。一命未忘青琐闼,几时还问白蘋洲。燕然铜柱男儿事,谩倚青萍看斗牛。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的作品《吴阊》。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万木萧萧河汉秋,吴阊斜日独登楼。 - “万木萧萧”形容秋天的景象,树木繁茂且叶子飘落,给人一种寂静而萧瑟的感觉。 - “河汉”指的是银河,这里用来象征天空或者宇宙。 -
诗句解读与译文: 岁晚(岁月将尽) 雁去阴山白草生,六边风急翠华行。 玄冥天外连霜雪,上谷年来厌甲兵。 万古风云终不减,三吴财赋已无征。 汉家未罢轮台役,岁晚迢迢江海情。 1. 诗句释义及注释: - 岁晚: 岁月将尽,意味着时光飞逝,时间接近尾声。 - 雁去阴山白草生: 大雁离开,飞往阴山,那里有茂密的白草生长。 - 阴山: 中国北方山脉,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 六边风急翠华行:
注释: 登上那座山丘,望眼欲迷;美丽的女子在何处,我无法忍受这无尽的悲痛。 船上的日月忽明忽暗,路上的鼓声阵阵传来。 扬子江水清清浅浅,洗着双脚,风吹过来,吹起细密的布巾。 行踪不定,凭谁去卜算?力尽之后,有所思考。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期间。诗中以登高望远、舟车劳顿、风尘仆仆等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远含蓄,情感真挚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