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
【注释】 百哀诗:汉乐府《古辞》中的一首,是哀悼死者的挽歌。百哀诗五十二首,即《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五十二篇。章复斋:《文选》卷五十一有《章复斋集》。 兵尘:战争的尘埃。 辞里闾:从家乡出来做官。 游宦:在外地作官。历藩府:指在藩王府中作官。《后汉书·马日磾传》:“光武幸东观,得日磾上书,曰‘臣生居边垂,长于戎陈,年五十三,白首弊齿,贪生畏死,诚恋本朝……臣今出刺三辅,妻子不齐;又负弩上林
百哀诗 其五十六 周伯温 簪缨著江右,早负台阁英。 岭海持宪节,中朝播文声。 篆法攻史籀,古劲追阳冰。 归来老乡国,荒隧照秋萤。 注释: - 簪缨著江右:在江南地区担任官位和官职的人很多。簪缨是指古代官员的一种装饰品,这里指的是官员。 - 早负台阁英:年轻时就已经很有才华和能力了。台阁指朝廷,英指杰出人才。 - 岭海持宪节:在岭南地区担任司法官。岭海是南方的地名,这里指的是岭南地区。 -
这首诗是《百哀诗》中的第54首,由王子充创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呜呼太极翁,妙手称浙右。 - "呜呼"是一种感叹词,表示哀悼或者惋惜的情感。 - "太极"在这里可能是指太极图,也可以用来指代宇宙万物的本源或根本原理。 - "翁"是对老年男子的称呼,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年长的学者或者智者。 - "妙手"指的是高超的技巧和技艺。 - "称"是指被认为、被称为的意思。 -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早持五色笔,文芒射奎星。 龙墀晓射策,雁塔春题名。 才华擅风骚,笔阵惊老成。 宦游多使酒,银烛照娉婷。 赏析:这首诗是杨廉夫在官场上的作品,表达了他的才华和个性。首句“早持五色笔”,描绘了他早期就展现出过人的才艺,如同用五彩之笔描绘出绚丽多彩的景象。第二句“文芒射奎星”,则形容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如同文采飞扬,如同光芒四射的奎星一般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逐句翻译,并结合注释和赏析作答。 本诗为《百哀诗》之五三,是诗人的自述之辞。前四句写自己读书勤奋、少年时期即有抱负;后四句写自己入仕后在官邸的生活情景:官邸周围环境优美,春色宜人;所赐衣物颜色鲜艳,令人赏心悦目;题词则以淡墨点染秋香,意境高远。最后两句,抒发了对自己故宅的怀念之情
【注释】 百哀诗:古乐府《杂曲歌辞》中的一首。此诗写贫士的清高节操和不慕荣利的思想。穷经不窥园:穷经,指研究经典;窥园,见《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三年不窥园”,颜师古注:“言不入园林。”后以“穷经不窥园”比喻学者勤于治学而荒废了其他。闭户动一纪:指读书时间极长,足历一年有余。渴不饮盗泉,饥或借邻米:盗泉,传说中汉文帝时,汲人王同之在山中见到泉水清冽甘美如玉液,就喝了一口。后来他口渴欲死
诗句释义与赏析: - 百哀诗 其五十一 蔡渊仲 - 注释: 指《蔡渊仲集》中的一首名为《百哀诗》的诗歌。 - 赏析: 此句点明了诗作的来源和作者,为读者提供了作品的背景信息,有助于理解全诗的内容和风格。 - 平生清苦心,不负春秋笔。 - 注释: 一生保持清高、清廉的心态。没有辜负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志向。 - 赏析: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品质和才能的自信以及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肯定
【注释】: 百哀诗:即《哀伤赋》,为汉魏六朝时文人所创作的一类抒情赋。此诗是其中之一。明之昆季:指唐明皇的兄弟李亨、李瑛、李琚。 徵君天下名,书藏武陵曲:征君,指唐明皇;天下名,意即声名显赫如日月般照耀。武陵,古地名,今湖南西部。书,指《哀策》;藏,收藏,谓收藏在武陵县的郡府中。 金涧青出蓝,丹田白生玉:金涧,泛指清澈的水涧或山涧;青,指深青色的山石;蓝,指深蓝色的水潭;丹田,指丹砂(红色)
【注释】 1、城南清虚堂:指唐明皇为李林甫所建的“清虚堂”。 2、伟矣珊瑚器:形容李林甫的权柄很大。 3、窗深寒鸡早:指李林甫在朝中任宰相,朝臣对他早来进谏。 4、囊古秋萤悴:指秋夜读书时,灯下映出的影子像秋天的萤火虫一样。 5、簪笔侍玉墀:指李林甫入朝拜见皇帝。 6、趋班掌金匮:指李林甫掌握国家财政大权。 7、沦落伤遗文:指李林甫专权之后,对前代的文化遗产进行摧残。 8、虹光斗牛避
下面是诗句、译文以及注释的解析: 1. 少年不下帷,壮志期射策 - 诗句:少年不下帷,壮志期射策。 - 译文:我年轻时没有放下书卷,心中怀揣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渴望通过科举考试来施展自己的才华。 2. 秋闱擢西风,春衫试南陌 - 诗句:秋闱擢西风,春衫试南陌。 - 译文:秋季的科举考试中,我如同秋风中的落叶般被吹起,成功跻身于官场;春天的科举考试中,我穿着新买的春衣,在南面的大街上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