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经不窥园,闭户动一纪。
渴不饮盗泉,饥或借邻米。
学探伊洛源,志溯洙泗委。
苦节贫自甘,清风振闾里。
【注释】
百哀诗:古乐府《杂曲歌辞》中的一首。此诗写贫士的清高节操和不慕荣利的思想。穷经不窥园:穷经,指研究经典;窥园,见《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三年不窥园”,颜师古注:“言不入园林。”后以“穷经不窥园”比喻学者勤于治学而荒废了其他。闭户动一纪:指读书时间极长,足历一年有余。渴不饮盗泉,饥或借邻米:盗泉,传说中汉文帝时,汲人王同之在山中见到泉水清冽甘美如玉液,就喝了一口。后来他口渴欲死,便去向邻居讨水喝,邻居说:“这水是‘盗泉’。”王同之以为盗泉的水不能解渴,于是到山上找泉水喝了个够。后以“渴不饮盗泉,饥或借邻米”比喻不为世俗所染,不因贪求私利而违背自己的良心。学探伊洛源:伊、洛,指洛阳。伊、洛是儒家学术思想最集中的地方。王同之想学习儒家学说的精华,所以把学问钻研到极点。志溯洙泗委:洙、泗,指泗水和洙水,均在今山东济宁一带。洙、泗二水发源于今山东泗水县西北,东流至兖州北岸,又东合为大清河。王同之想追溯儒家学说的渊源,所以把学问钻研到极点。苦节贫自甘:苦节,指坚持节操。贫自甘,即乐于贫困而不求富贵。清风振闾里:闾里,乡里。王同之清廉正直的品行感化了乡里,使乡里的风气也得到了改善。
译文:
我穷读典籍,从不进园子,关着门专心致志地读了整整一纪年头。
渴了不喝水来来自盗的泉水,饿时或许借邻居的米吃。
我探究儒家学说的源头,立志继承孔子的志向,追溯儒家学说的渊源。
虽然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却心甘情愿,高尚的品德震动了乡里邻里。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通过写一位读书人的苦读生活以及他在乡里的影响,表现了他清高的节操和不慕荣利的思想。全诗语言朴实平易、清新自然,感情真挚深厚,风格古朴典雅。
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作者以“穷经”对“窥园”,“闭户”对“偷泉”,“不饮”对“不借”,既表明自己刻苦攻读的目的,又表现出自己淡泊名利的情怀,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对功名富贵看得很轻,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低。
次句紧承首句而来,进一步说明读书的用心之专。“闭户”二字写出了自己闭门谢客,专心读书的生活。
三、四两句写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收获。“穷经”“探源”两个词,突出了作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努力程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儒家学说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溯”字,则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五、六两句写自己清贫而安守本分的态度。一个“甘”字写出了他的性格特点——安贫乐道,不图享受。“清风振闾里”一句,写出了他影响乡里的高尚品德。
这首诗语言朴素、明快,用意深远,耐人寻味,充分体现了王建的现实主义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