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遂球
《七夕酌李文中竹圃留宿作》是明代诗人黎遂球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 天风吹云尽,恍听银河声。 天风吹散了云彩,仿佛能听见银河的声音。 - 虚堂乱萤落,万叶萧萧鸣。 虚堂中萤火虫乱飞,无数叶子在风中沙沙作响。 - 客留主尽醉,一榻横纱屏。 主人和客人都喝得烂醉如泥,横卧在纱帐之上。 - 月没衣浮香,独起看明星。 月亮落下,衣服飘出阵阵香气,独自起来观看星星。 -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注释】 北风:指秋风。萧萧:形容声音悲凉。 明月:指月亮。床:这里比喻心房。 鸿雁:大雁,古人常以鸿雁为信使。 青萍光:青萍,一种浮萍,水面上漂浮的青萍在月光下显得特别明亮。 同心人: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帝乡:皇帝居住的地方。 七政:指日、月、星、辰,古代称天之四体,即“四时”。 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都是三公九卿之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旅次寄两弟山中》。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1. 旅服涉尘泞,戒途如即戎。(注释:穿着旅途的服饰,行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如同备战的士兵一样警惕。)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艰辛与不易。 2. 双飞蘸水燕,孤鸣出云鸿。(注释:一对燕子在空中翱翔,发出清脆的鸣声;一只孤独的大雁从天空飞过,发出悠长的鸣叫。) - 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燕子和大雁是春天常见的鸟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全诗共七十五字,可分为三节。第一节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徐巨源的友情,以及他对友人的深深思念。第二章节则描绘了他们在明月下相留的情景,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第三章诗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诗中的“可怜少殊色”,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独特魅力的赞美。接着,“我辈如佳人”进一步强调了朋友的独特之处,使得诗人感到自己与之相比显得平凡无奇。然后
【注释】 1. 晓日:天刚亮的时候,即清晨;红门:指太山顶上红色的庙门。 2. 向午:中午,指正午时分。 3. 翀鸟等游鱼:指在天空中飞翔的大鸟和在水中游动的小鱼。翀,同“冲”,指大鸟在空中飞。 4. 寿柏:指苍劲挺拔的老柏树。齐寸藻:指与一尺长的海藻并排生长着。 5. 高天自无云:指高峻的天空没有云层。 6. 俯气互遥颢:指俯视云雾缭绕的景象。 7. 衣带须臾更:指衣服随着身体的动作而改变形状
【解析】 此诗为七言律诗。“酌云淙邀瀑亭”写诗人与友人在瀑亭饮酒,“万翠忽欲动,态合如始开。”描写了瀑布的壮观景象。“山中千岁流,到海生尘埃。仙人太古弦,挥弹听徘徊。”“山中千岁流,到海生尘埃。”是说瀑布从山上泻入大海后,便化成细小的水珠飞洒在空气中,消散在空气中,而那巨大的水力则永远留在山中。“仙人太古弦,挥弹听徘徊。”“仙人太古弦”指瀑布像古代的琴弦
【注释】 出入亦以度:出入都按照一定的度。度,这里指规律。 病起山且寒:因病起床,看到山已变得寒冷。 肝肠如镜看:肝肠像镜子一样明净。比喻心地光明。 言在竹亭上:诗作写在竹亭上。 盘盘尽空林:树木枝干交错,形成一片树林。 石坛:石质的祭坛。 晨兴信藜杖:早晨起床相信拄着藜杖。 不见随所安:没有找到自己可以安心的地方。 【赏析】 此为一首七绝。诗中描绘了黄心甫二子来虎丘拜访作者,作者因故不能相见
中秋十三夜自白堤赴李仲木约同诸公坐月宿灌溪老师斋中 素景澹空际,予心偶同秋。 棹烟复谐约,采月停樛流。 晶气沐寥汉,馀怀憺芳洲。 倾觞属神契,列簟为醉谋。 梦凉疾亦苏,信宿维兰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中秋之夜的所作。全诗以"中秋十三夕"为题,描写了诗人与朋友们欢聚一堂,赏月赋诗,共度良宵的情景。首句"素景澹空际",描绘出一幅宁静、清新的月夜画面。接着四句写诗人与朋友们赏月赋诗的欢乐场面
奉寄张公 新政忽然传,旧德食何已。 及门如遂球,图报有同矢。 忆昔既成童,未学多鄙俚。 试日数千人,从公选一士。 何意混骊黄,遂获称桃李。 于今十六秋,空惭犬马齿。 云何附云霄,庶几知义理。 粤地遍生祠,耕耘献豜豕。 祝公每神醉,面墙得仰止。 吴人尽口碑,孤寒亦衣被。 对公咸意消,乐郊逢燕喜。 铜柱伏波铭,岘石襄阳峙。 何如衮舄思,更为霖雨俟。 利见普德施,大吉占铉耳。 窃附甘棠颂,策足深自耻。
清溪曲 日饮清溪水,夜宿清溪烟。 烟中双白鹤,落水踏红莲。 莲根抱溪石,莲子生石壁。 丝牵不自繇,心苦半枯赤。 白鹤似能言,衔莲飞上天。 口衔不得语,语便落人前。 注释: 1. 日饮清溪水,夜宿清溪烟。 - 描述诗人在白天喝清溪的水,夜晚住在清溪的烟雾之中。 2. 烟中双白鹤,落水踏红莲。 - 描绘了一对白色仙鹤在烟雾缭绕的清溪中飞翔,然后落在水面上的红色莲花上的场景。 3. 莲根抱溪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