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遂球
【注释】 大中丞:指宰相李德裕。孩未方公,即指李德裕之子李宗闵。黑叶荔子,是一种水果。 左军量黑叶,用《金刚经》中的“如来”和“应供”两词的典故。佛果,即佛果报。胜诸天,指胜过一切众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以诗答诗,借以戏谑李宗闵的一首咏物诗。 首句写荔枝,次句写荔枝树。“侧生”,即斜生,这里指生长的位置不是正中央而是偏侧一点,这正暗示了荔枝树与中丞(李德裕)的特殊关系。“禄”,指俸禄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①“督师度岭经飞来寺留题壁上”的意思是督师经过飞来寺,在墙壁上题诗。飞来寺,位于今广西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是一处古迹名胜。据传,此寺建于唐代,因山势奇峻、风景秀丽而得名。唐末诗人李端曾在《题大云寺》中写道:“遥知山顶寺,火到已烧空”。②“提兵又过飞来寺,报国深惭似去年。”意思是:再次提兵经过此地(飞来寺),惭愧自己没有像去年那样为国捐躯。③“但得文华人物在
春园十首 东家有钱门早关,窗舍南邻复不闲。 明月满天消不得,远将朋伴探花还。 注释: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情况。 “东家”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家。 “窗舍南邻”则指邻居家的门窗。 “不闲”表示忙碌或热闹。 “明月”指的是明亮的月亮。 “消不得”意味着无法驱散或消除。 “探花还”指的是去赏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人们的诗词。首句描绘了东家门前繁忙的景象,因为东家有钱
春园十首 自写花书到仲春,闲寻历日勘佳辰。 分明试得新方好,特选根苗教别人。 注释:我写下的花书到了二月中旬,闲暇之余找来日历看看这个月的好日子。经过试验发现新种的植物很好,特地挑选出嫩芽和根茎让更多的人知道。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种植花卉,并亲自动手进行试验的过程,以及他通过实践得出的经验,希望将这种经验传授给他人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石官入塾名彭祖”,然后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最后要给出自己的分析和见解。 本题中,“石官”指的是石公。石公,字石君,唐元和年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集贤学士。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因上疏反对宦官专政,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在端州的任内曾作《咏竹》诗一首
【注释】 兴:兴致;移家:搬家。 厌:厌倦。 黄金散尽有春衣:意谓虽然身居显贵,但已不追求荣华富贵了。 红阑:红色的栏杆。 相望:互相望着。 恰傍:恰好。 寻巢燕子:筑巢的燕子。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许棠时年三十三岁。许棠是江西宜春人,因与同年进士张直方、李虞仲同榜及第,又与同年进士王建俱官国子监四门博士,故自署“同进士”。 首句写归家之喜。诗人在京城长安做官多年
以下是对《中秋陆清章招同郭履台先生过雁宕村赏桂漫赋二首》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诗句原文及翻译: - 芳原白兔怯人过,金粟年年入望多:芳原上白兔害怕人经过,每年金粟都进入人们的视线。 - 见说当时宫里事,却因灵药误嫦娥:听说当时宫中的事情,竟是因为灵药误了嫦娥。 -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在中秋之夜,诗人与友人郭履台一同前往雁宕村赏月的情景。通过对芳原上白兔的描述
枯柳桥头壅白沙,酒旗何处问啼鸦。 逢君又望都门去,昨夜邮亭剩几家。 注释: - 枯柳桥头壅白沙:描绘了一座古老的桥梁——枯柳桥,以及桥头堆积如雪的白沙。这里的“壅白沙”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 酒旗何处问啼鸦:通过询问路边的酒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离别时刻的感伤。 - 逢君又望都门去:再次看到友人离去,不禁让人回首往事,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前程的祝福与期许。
诗句释义: 1. 紫燕黄鹂满殿头,苑边垂柳晓风柔。 - 紫燕: 指的是颜色鲜艳的燕子,通常在古代诗歌中用以象征春天的到来或美好的景象。 - 黄鹂: 黄鹂是一种鸟类,常在春天繁殖期间出现,其叫声悦耳动听,常用来形容春天的生机与和谐。 - 满殿头: 形容燕子和黄鹂的数量众多,几乎遍布整个宫殿。 - 苑边: 指宫廷附近的花园或园林。 - 垂柳: 柳树垂下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曳,常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注释】 馀不:地名,在今安徽泾县。石桥:即余不石桥。 清溪:指余不的溪水。道士家:指余不的道教宫观。 惟听小姑闲唱曲:小姑是当地一个歌女。 茜裙:深红色的裙子,这里指歌女的裙子。折梅花:用树枝折梅花插作装饰品。 【赏析】 《溪上晚步》,描写了诗人傍晚在余不石桥边的散步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首句“馀不城外石桥斜”,交代了地点。馀不城,在今安徽泾县东南,为唐时南陵县治,后属青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