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遂球
腊月十八日登泰山绝顶作 玉册金函识古初,丹霄黄道永峨峨。 吹嘘日月摇东海,吐纳昆仑接大河。 青帝驾临佳气动,素王居近矞云多。 怜予正在吴门至,试望还谁疋练过。 注释: 1. 玉册金函识古初:意为通过古代典籍来了解和研究历史。 2. 丹霄黄道永峨峨:形容泰山的高耸入云,如同天宫的黄道。 3. 吹嘘日月摇东海:形容泰山的气势宏伟,仿佛能将天空中的日月吹响。 4. 吐纳昆仑接大河
【注释】 柳色二首:指《杨柳枝词》,唐时有《杨柳枝》、《折杨柳》等曲,皆为乐府歌词,后被用于歌咏杨柳的诗词中。 新水:新近的水。 浮萍涨远天:水中的浮萍漂浮在天空之下。 横塘迢递更如烟:横塘(地名)远远地、朦胧地像烟雾一样。 珠帘细雨重重阁:珠帘上挂着细细的雨丝,像雾气重重地笼罩着楼阁。 锦缆柔风澹澹船:彩绘的船儿在柔和的春风中缓缓前行。 贯荷钱拖万选:像贯串了钱串一样,柳叶千姿百态地垂挂着。
绿满前湖散作湾,书堂秋色澹浓间。 墙头倒影疏摇水,屋角如图待补山。 桥断隔墩成古洞,枝横深树俨重关。 邻家共识经旬客,散发扶筇任往还。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在榆溪草堂留题四首的诗。诗人通过对榆溪草堂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做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注意“赏析”这一要求。 “借读虎丘仰苏楼”,意思是:我借读虎丘仰苏楼(即虎丘寺)。借读的意思是到寺庙里去读书;仰苏楼指虎丘的仰苏寺(虎丘寺)。 “一回邮舍一僧寮,更望双林喜待邀。”意思是
【注释】 每:每次 庭下:庭院中 青门:地名,今陕西咸阳西北,汉高祖刘邦的故乡。 黄石:山名。在今湖北黄冈西南,相传汉光武帝刘秀曾隐居于此。 副墨:指代用笔迹来表现自己的作品。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任荆南节度使期间,赠给李伯熙。李伯熙(760—843),字伯时,洛阳人,唐代诗人,有《李伯时集》。李伯熙与作者同为唐代著名诗人,且同属“大历十才子”,是朋友。这首诗就是赠给李伯熙的。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田园诗。首联写新筑的小园,绿水环绕,环境幽雅;颔联写小园景色,有风拂帘,月穿檐;颈联写自己的遭遇,有道不成仙,闲情逸致也难遣解忧苦;尾联写自己对名利看淡,买花种药来排遣苦闷。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 【答案】 (1)“新筑嫏嬛绿水头”:新建了一座园林(别墅),在它前面是碧绿的水塘。 译文:我刚刚建造了一座新园林,它的前面就是那绿色的池塘。 注释:嫏嬛:女子的居所。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首: 千秋原在许谁分,岂谓龙头未致云。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许。"千秋"指的是很长的时间,诗人用此来形容时间的无限和漫长。"原在许谁分"意味着时间原本属于谁,现在却似乎无人能分。"岂谓龙头未致云"则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实现抱负或达到高峰的遗憾。 第二首: 南阮客来频典褐,北山人去解移文。 这里的"南阮客"可能指的是南方的朋友或客人
李仲木喜余下第南还赋诗载酒相贺即席述答因柬刘公旦用公旦送余北上韵 江天归去得三馀,南面差饶万卷书。 岂有银鱼破寥寂,幸无珰虎拜升除。 鞭垂泰岳群青末,袖拂苏台万绿初。 珍重文心报刘子,此时吾在李君车。 注释: 1. 李仲木:作者的朋友,此处为诗作的受赠者。 2. 余下第:我被贬官后返回南方。 3. 赋诗:写诗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和感激之情。载酒:携带美酒。相贺:互相庆贺。即席:就座,席间。述答
注释: 1. 茗碗诗筒蘸碧烟:用茶壶和诗筒蘸着烟雾。 2. 城中湖水却浮天:城中的湖水却好像漂浮在天上。 3. 阑荷小阁香生砚,垂柳横门带系船:栏杆旁的小楼里弥漫着荷花的香气,垂柳的枝条横在门口像是系着船。 4. 秋思几家流浅月:秋天思念的人家有几处,月光浅浅地洒落下来。 5. 云情千顷付长年:把飘动的云彩想象成绵延的江水,寄托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祝福。 6. 看君正有新机锦
赠欧子建先生六十初度二首您年方三十,我出生时您就已三十岁。三十年来,世事变迁,您事事都清楚。 张耳曾经拥有黄金而结交宾客,孔融当权时可以呼儿呼孙。 儒生冠渐渐变得沉重,囊中羞涩难以挥洒自如,文章的价值终会高远如云,不要欺骗那些识货之人。 人生七十古稀之年才过六旬,且凭欢伯的才华未须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