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先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沛国遗民今再逢,幸于莲社暂过从。 - “沛国遗民”指沛国的旧日人民或遗民,这里指的是诗人自身,曾是沛国人;“今再逢”表示今天又重逢;“莲社”通常指佛教团体,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宗教或哲学团体。“暂过从”意指暂时的相聚或交往。 2. 忘机相对闲凭几,善问何言答扣钟。 - “忘机”意味着忘却尘世的烦恼和机心,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心境;“相对”表示彼此相对而坐或对话
【解析】 “访练中丞故墅”是诗题,点出这首诗的内容。“三洲烟草暮江滨,未问遗墟泪下频”的意思是:三洲的烟草已经落尽了,暮色笼罩着江边的古墓。我来到这里,不禁伤心地想起已逝去的亲人。他们流落异乡,无人照顾,我不禁悲伤流泪。“破冢有山归别主,远孙无食寄贫邻。”的意思是:坟墓被破坏了,只有一座孤峰还留在故乡。远在千里之外,孙子没有饭吃,只好寄居在贫穷的邻里。“百年天地谁非幻,万古君臣独在身”的意思是
【注】九仙台:在今江西九江。陈明水:字子寿,号明水,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云霞:形容山景的云彩和霞光。数峰高:指山峰耸立。海上何年熟碧桃:意即海上何时才能有碧桃树。碧桃为名贵果品,这里以碧桃比喻高官厚禄。却忆含香趋帝阙:指当年陈明水曾追随皇帝出游。含香:喻指香气。帝阙:指皇宫。早从止辇见人豪:指年轻时曾在皇帝面前表现出豪迈气概。止辇:指帝王乘坐的车驾。 青原对雨春风暮,雪浪惊秋夜梦劳
青原山三叠前韵 久欲逃禅机不逢,葛藤满地竟谁从。 未知临济因何棒,那用罗㬋第二钟。 溪上草深逢雨霁,岩头花落报春慵。 暂来忽去频年事,舌在休疑学老龙。 注释: - 青原山三叠前韵:指的是作者在游览青原山时所作的诗作。 - 久欲逃禅机不逢:指作者长久以来渴望逃离世俗的纷扰,但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或方法。 - 葛藤满地竟谁从:意思是在青原山下,到处都是蔓延的葛藤,不知道是谁种下的。 - 临济因何棒
【注释】 《节推刘龙山六十寿诗五叠青原韵》,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为庆贺友朋刘龙山的六十大寿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敬爱和祝福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质朴,风格自然流畅,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色。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为好友刘龙山六十岁生日所写,赞美了朋友的高风亮节和高尚品德。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敬爱和祝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境界。 首句“夫君襟度可常逢”意为
诗句原文 功成早纳尚书履,道直频删儒者书。 译文及注释 功成早纳尚书履,道直频删儒者书。 功成名就后,早将尚书之职纳入怀中; 道德正直之人,频频删除儒家经典。 诗句赏析 罗洪先在此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于个人德行的自许以及对儒者的尊重与理解。他通过“功成”和“道直”两个词,展示了自己既已取得功名,同时亦保持着高尚的道德品质。这种对个人品德的双重要求,体现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在“频删儒者书”一语中
闻司马双江聂公致政志喜明代罗洪先七言律诗鉴赏与解析 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明朝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迁左春坊赞善。著名方志学者,与明海丰县令张济时为同乡挚友。著有《念庵集》《广舆图》等。 【注释】 司马中朝:指明代的司马光,字君实,号潜虚,北宋宰相、史学家。司马光主张“文治武功”,反对王安石变法,晚年因触怒宋哲宗而被贬至洛阳,后被召回京任职
《旅怀 其二 过木兰山》是明代诗人罗洪先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并附上注释和赏析: 1. 木兰家傍翠芙蓉:这句诗描绘了木兰家族的地理位置,紧邻着美丽的芙蓉花。芙蓉象征着高洁和美好,暗示了木兰家族的崇高与纯洁。 2. 窈窕犹传采葛踪:这里的“窈窕”指的是女子的婉约与美丽,而“采葛”则是一种古老的技艺,常用来象征女性的勤劳和智慧。整句诗表达了对木兰家族女性人物的赞美
【诗句注释】 重登:又登上。海天楼:泛指高台、阁楼等建筑物,这里指代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王龙溪:指王思任(字心文,号龙溪),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尹道舆:指尹元长,字子云,明末清初文学家。 【译文】 再次登上海天楼,心中无限怀念王龙溪和尹道舆。 旧地重游,回首过去又是一年。 山阴留滞归舟后,蓟北飘飖去雁边。 树影乍疑人侍侧,江流向前道路旁。 风尘已觉闲人少,得共闲时信有缘。 【赏析】
【注释】 对匡庐:在江西九江市西南。 莲社花宫:指庐山的莲花洞、仙人迹等名胜。 乍(zǎ)疑龙起斗:形容瀑布声似龙吟。 窥岩:指攀崖峭壁。 灯来绝壑僧初定:指入夜后僧人点灯,寺中人已入睡。 云满虚堂:指晨雾弥漫。 风林:指山间树林。 改:变,指秋天来临。 吾:我。 空在:徒然存在。 故吾空在却疏慵:我徒然存在而懒散不振。 【赏析】 《旅怀其五》是诗人晚年隐居庐山期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