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家傍翠芙蓉,窈窕犹传采葛踪。
去日一身当万里,至今孤冢壮千峰。
罗襦色借祠前草,明月心悬垄上松。
谁道女郎兵所忌,儒冠曾几识边烽。
《旅怀 其二 过木兰山》是明代诗人罗洪先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并附上注释和赏析:
木兰家傍翠芙蓉:这句诗描绘了木兰家族的地理位置,紧邻着美丽的芙蓉花。芙蓉象征着高洁和美好,暗示了木兰家族的崇高与纯洁。
窈窕犹传采葛踪:这里的“窈窕”指的是女子的婉约与美丽,而“采葛”则是一种古老的技艺,常用来象征女性的勤劳和智慧。整句诗表达了对木兰家族女性人物的赞美,她们不仅美丽而且具有传统美德。
去日一身当万里:这句诗反映了过去木兰一人面对万里之遥的艰难旅程,突显出其英勇和坚韧。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敬仰。
至今孤冢壮千峰:这句话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强调了木兰家族的牺牲和贡献。孤独的墓碑和雄伟的山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木兰家族的不朽精神。
罗襦色借祠前草:这句话以色彩为引,表达了对木兰家族纪念物——罗襦(即罗衣)的颜色——的描述,同时也反映了对其历史价值的尊重。
明月心悬垄上松:这里的“心悬”意味着思念之情深重,而“垄上松”则是自然的象征,代表着坚强与不屈。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木兰家族的深深怀念。
谁道女郎兵所忌:这句诗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木兰及其家人的敬仰之情,认为她们在军事上的贡献不应被忽视或嫉妒。
儒冠曾几识边烽:这句诗通过“儒冠”和“边烽”的意象,展现了木兰家族成员的学识与勇气,他们不仅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还保持着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木兰家族的描写,展现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诗人通过对木兰家的描述、对木兰个人经历的回忆以及对木兰家族事迹的赞颂,表达了对这一家族英雄事迹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