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庐阜历千峰,莲社花宫处处逢。
听瀑乍疑龙起斗,窥岩常蹑虎遗踪。
灯来绝壑僧初定,云满虚堂晓未钟。
怅望风林秋又改,故吾空在却疏慵。
【注释】
对匡庐:在江西九江市西南。
莲社花宫:指庐山的莲花洞、仙人迹等名胜。
乍(zǎ)疑龙起斗:形容瀑布声似龙吟。
窥岩:指攀崖峭壁。
灯来绝壑僧初定:指入夜后僧人点灯,寺中人已入睡。
云满虚堂:指晨雾弥漫。
风林:指山间树林。
改:变,指秋天来临。
吾:我。
空在:徒然存在。
故吾空在却疏慵:我徒然存在而懒散不振。
【赏析】
《旅怀其五》是诗人晚年隐居庐山期间的作品,此诗写于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九月至十年三月。当时李白已年届五旬,他由长安南游金陵,又北抵岳阳,途经庐山。他在《秋登庐山亭子》一诗中有“余欲乘风归去留”,可见此时他已经决定辞官隐逸,不再为仕途所羁束。此诗即作于此时期。
开头两句,先以“历千峰”勾画出庐山的雄奇景色,然后以“处处逢”三字,写出了游人对庐山的喜爱之情和游兴之浓。接着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从游览转入了观瀑。“乍疑”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了诗人听瀑时惊喜的心情和听到瀑布轰鸣声时的激动神态;“窥岩”,则写出了诗人攀援险岩的情景;“蹑虎遗踪”,则写出了诗人在攀登过程中的艰难与惊险。这四句诗,既写出了瀑布的壮美,也写出了登山的艰难,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的精神。
第三联,写入夜后寺中的情况。“灯来”两句,以景写情,烘托出一片寂静、宁静的气氛,使人觉得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怅望风林秋又改”,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流露出了诗人对官场生涯厌倦的心情。
写清晨起床后看到的景象。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清新幽美的晨景画。“故吾空在却疏慵”一句更是点明了题旨,表达了诗人虽在庐山隐居,但心中依然向往着官场生活,不愿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