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肇
大港即事次韵 村落家家有酒沽,黄童白叟醉相扶。 恨无韩滉丹青手,更作丰年几幅图。 注释:大港村的每家每户都有酒可以买,黄皮肤的孩子,白头发的老人相互搀扶着喝酒。遗憾的是没有韩滉那样的绘画大师,无法用他的丹青手为大港村绘制丰收的画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大港村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景象。首句“村落家家有酒沽”,形象地展现了农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家家户户都有自己酿造的美酒,可以随时享用
注释: 𠙶亭山顶的白龙洞南山上,咚咚地响着雷声,好像在敲打鼓一样,这是在召唤所有的龙来降雨。 只有秃角龙最先来到亭山,它喷出了墨水,在云中飞舞,好像在鳞片上跳动。 译文: 山顶上的白龙穴 南山上,咚咚地雷声响起,好像是在敲鼓一样,这是在召唤所有的龙来降雨。 只有秃角龙第一个来到了亭山,它喷出了墨汁,在云中舞动,好像在鳞片上跳动
诗句解析 - “一庵畴昔共嵚崟,古木垂阴岁月深。”:“一庵”指的是一个简朴的庵堂,“畴昔共嵚崟”表示以前曾经一起在山中居住。 “古木垂阴”描绘了庵堂周围古老的树木,为它提供了浓密的阴影。“岁月深”表达了时间流逝,庵堂与自然之间形成了深厚的羁绊。 - “恐是三生房次律,要随藤杖去重寻。”:这里通过“恐是三生房次律”表明可能在某个前世中就已相遇或相知,“要随藤杖去重寻”则暗示着此次离别后
赠王子飞之高丽 听说您挥笔赋诗,描绘鸡林,海怪山奇,人争相购买。 不要记载大宛多善马,反而让天子感到心满意足。 译文:听说您挥笔赋诗,形容鸡林,海怪山奇,人们争相购买。不要记载大宛有多好的马,反而让天子感到心满意足。 注释: 闻君(听说):听到。 秉笔(握笔):写。 鸡林:即鸡舌香。产于交趾的鸡舌香。 海怪山奇:形容鸡舌香形状奇特,如海中怪兽或山中奇峰。 大宛:西汉西域国名
【注释】 和:应和。奉答:敬辞,用来表示对别人来信的答复。文潜:苏轼号“东坡居士”,其弟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戏赠:互相开玩笑地赠诗。邓子:苏轼的弟弟苏辙。刜(jué)钟:刻钟。剸(pín):刻玉。铅刀:比喻才能低劣,无多大用处的人。谢:指谢灵运,东晋诗人,曾隐居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枝梧:比喻依附或攀附权贵。困:不得志。仆:谦词,称自己为下人。期:希望,期待。 【赏析】
小诗戏无咎 吴山楚水未忘怀,暮雨朝云恨已乖。 纵免摩伽能毁戒,未妨泽室会千斋。 注释 1. 吴山楚水:泛指中国的东南地区,这里可能是指作者的家乡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2. 未忘怀:没有忘记,指对家乡或曾经的生活环境的记忆和留恋。 3. 暮雨朝云:形容时间的短暂和生活的无常,也可能比喻人生如梦。 4. 恨已乖:怨恨已经消失或不再存在。 5. 摩伽:佛教中的菩萨名,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修行或戒律。
注释: 穷秋天气少晴明,雨叶风窗夜夜声。 秋天的天气很少晴朗,雨后树叶和风声在窗上回响。 应为幽人听未足,不教骢马出重城。 应该让这幽静的人听到还不够,不要让那骏马跑出城门。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与朋友深夜对榻长谈之作。首句写深秋时节,天阴多雨,诗人与友人同床而卧,彻夜交谈,直至天亮。次句点明“秋”字,写秋夜的景色,渲染了清冷的气氛。三、四两句是说:既然已经听到了这么长时间的风声雨声
【释义】 笔锋生起云气,仿佛在毫末上飘动;纸上仿佛有松涛声,仔细听时却什么也没有。 收得三茅风雨的意境,画在高堂之上便成了冰壶。 【注释】 题:写诗或题词。三茅:指《周易参同契》中所说的三皇之药。即“丹砂”等三种药物。相传为汉魏时期炼丹家魏伯阳所编。 风雨:指《易经》中的阴阳变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欣赏了一幅以三茅为题材的图画后,挥毫写下的一首题诗。首句写画家运笔时笔尖生出云气
过邢惇夫墓下作 人物于今叹渺然,孤坟宿草已生烟。 日暮行人道傍会,应逢年少与谈玄。 注释: 过邢惇夫墓下作(《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一),题下原注“客有相访者”,此诗即客有相访时所赋之歌也。邢惇夫,字德华,颍川人,大中三年(859)进士,曾为监察御史。 人物于今叹渺然:感叹当今的士人已变得无足轻重了。 孤坟宿草已生烟:坟墓里长满了青草,已经长得很高了,像烟雾一样。 日暮行人道傍会,应逢年少与谈玄
诗句:绛节飘飘下紫清,更参隐诀制颓龄。 译文:法师手持红色的法器,从天而降,来到了紫色的仙境;在这里他可以参悟更深的修行之诀,以延缓衰老的时光。 赏析:此诗描述了一位法师在紫清仙境中的修炼过程。首句“绛节飘飘下紫清”描绘了法师持红色法器,自天而降的场景,形象生动且富有神秘色彩。第二句“更参隐诀制颓龄”,则表达了法师在此地修习隐诀,希望借此延长生命的过程。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