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妃怨
湘妃怨 望尽楚江情未央 01 古帝啼时百草生,山竹不知人泪尽 苍梧之野,古帝尧舜共居。每当帝尧悲鸣,百草皆生哀愁之意。山竹虽无知,但见君泪尽,心亦感伤。其情景交融,寓意深远。 02 断猿偏续第三声,空留湘江夜月明 断猿啼声,声声入人心。它声声断续,仿佛在诉说无尽的离愁别绪。湘江之水,夜月皎洁,映照出一片凄凉景象。猿声与月光,共同谱写一曲悲伤的乐章。 03 湘妃怨,曲牌名。又名“水仙子”“湘妃引”
诗句原文: 湘妃怨 烟波杳何之,汀洲郁寒翠。 一江春水生,是妾相思泪。 译文注释: 1. “烟波杳何之”:形容水波渺无边际,如同烟雾一样,无法捉摸。“何之”指去向或目的地。整句表达了一种对远方未知的迷茫和惆怅。 2. “汀洲郁寒翠”:汀洲指的是水中的小岛,这里用“郁”字来形容岛上草木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同时“寒翠”则描绘了这些草木在寒冷中的绿色,给人以清新而幽深的感觉。 3.
【注释】 湘妃:舜的二妃娥皇、女英,传说她们溺死于湘江,成为湘水之神。 采兰:采摘兰花。湘北沚:湘江中沙洲。搴木:采摘树木。澧南浔(xùn):澧水南岸。 含瑶彩:像美玉一样晶莹透亮。 托玉音:像美玉一样发出悦耳的音乐声。云起:云层聚集。苍梧:山名,在今湖南省境内。夕:傍晚。 日落洞庭阴:太阳落山时分映照在湖面上。 篁竹:竹林。苦:指悲伤。 泪斑深:眼泪流成斑点。 赏析:
诗句: 九嶷何处是,玉辇几时过。 注释解释: - 九嶷:古地名,位于湖南,传说中舜帝的葬地之一。 - 何处是:什么地方是。 - 玉辇:古代帝王的车驾。 - 几时过:何时经过。 译文: 我在湘水之南寻找着九嶷山,却不知帝王的车辆何时能经过这里。 赏析: 《湘妃怨》这首诗描绘了湘妃对舜帝的深切思念,以及她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通过询问“九嶷何处是”,暗示了湘妃对故乡的回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湘妃怨·次韵金陵怀古》是一首元代诗人张可久创作的小令,通过对陈后主、南齐东昏侯荒淫无耻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慨。下面是诗句和注释的逐句释义: 1. 朝朝琼树后庭花:描述的是南朝时期的景象,每天清晨,后庭中盛开着如同琼树枝繁叶茂般的花朵,这里“琼树”指的是珍贵的树木,而“后庭花”则是指皇宫后花园中的花卉,通常用来象征富贵与奢华。 2. 步步金莲潘丽华: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奢华生活
湘妃怨 黄沙覆盖游车轮,日光映照着冷旌旗。 龙驾远去攀髯远,鸾鸟孤独对着影微。 魂魄沉没到江水渺茫,泪水染湿竹林依稀。 枯树已经空置千载,寒松已经十围。 芦花深处月色深,磷火剧萤飞舞。 横笛在潇湘黄昏吹起,哀猿何处归? 注释: 1. 湘妃怨: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湘水女神的诗歌。湘妃是指舜帝的妻子娥皇和女英。她们的故事被广泛流传,成为古代诗歌中的题材之一。 2. 黄埃:指黄沙。 3. 游轮
【注释】 湘妃:传说中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她们曾溺死江水,魂魄化为湘水女神,即传说中的湘水之神。屈原《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委:佩带。琼佩:美玉做的饰物。委之:佩带了。 重渊:重重深潭。 税(zhù)鸾车:驾着鸾凤车子。税驾:停车休息的意思。古代帝王出行时,以鸾凤为饰的车辆为先导,称为“鸾路”,故称停车休息为“税驾”。 望苍梧
【注释】 潇:雨下。霏:细密的样子。黄陵:即湘水,在湖南洞庭湖东。望夫君:相传舜帝死于苍梧,其妻娥皇、女英追至湘水之阴,泪尽而化为斑竹。后因以“望夫石”或“斑竹”为思妇怀念丈夫的典故。 【赏析】 《湘妃怨》是一首写湘妃悲怨的诗歌。诗中用拟人的手法,把雨、烟、波和石头都赋予了某种人的感情。雨潇潇兮洞庭,烟霏霏兮黄陵。潇潇和霏霏,都是形容雨声,表现了雨点打在湖面上的声音。潇潇和霏霏
湘妃怨 风凄凄兮山之阻,云溟溟兮湘之浦。 落日黄兮明月辉,古木苍烟号兕虎。 注释: 湘妃怨:即《湘夫人》,是中国古代楚辞的一篇。湘妃,据说指舜帝的妻子娥皇和女英。传说她们溺于湘江而化为湘水女神。 风凄凄:形容风声寒冷凄清。 山之阻:指重重山峦,比喻阻隔。 云溟溟:形容云雾弥漫。 湘之浦:指湘江边。 落日黄:指太阳落山时发出的金黄色光辉。 明月辉:指明亮的月光。 古木苍烟号兕虎:指树林中树木高大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初年流放夜郎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通过湘妃的故事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 译文: 舜帝想要巡视边远蛮陬,南巡并非是为了游山玩水。九座大山遮蔽白日,两位女子在沧洲哭泣。眼望楚地云彩被截,怨恨连着湘江流水。直到现在听说鼓瑟,悲伤到无法抑制。 注释: - 舜欲省蛮陬:舜帝想要巡视边远的地方,即蛮陬。 - 南巡非逸游:南巡不是为了游玩。 - 九山沈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