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欲省蛮陬,南巡非逸游。
九山沈白日,二女泣沧洲。
目极楚云断,恨连湘水流。
至今闻鼓瑟,咽绝不胜愁。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初年流放夜郎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通过湘妃的故事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
译文:
舜帝想要巡视边远蛮陬,南巡并非是为了游山玩水。九座大山遮蔽白日,两位女子在沧洲哭泣。眼望楚地云彩被截,怨恨连着湘江流水。直到现在听说鼓瑟,悲伤到无法抑制。
注释:
- 舜欲省蛮陬:舜帝想要巡视边远的地方,即蛮陬。
- 南巡非逸游:南巡不是为了游玩。
- 九山沈白日:九座大山遮蔽了太阳。
- 二女泣沧洲:两位女性在沧洲哭泣。
- 目极楚云断:目光所及之处,楚地的云彩被隔断。
- 恨连湘水流:怨恨与湘江流水相连。
- 至今闻鼓瑟:直到今天听到鼓瑟的声音。
- 咽绝不胜愁:悲伤到无法抑制。
赏析:
《湘妃怨》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运用了湘水女神的传说,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深刻联系。
诗的第一句“舜欲省蛮陬”就揭示了诗歌的主题,舜帝想要巡视边远的地方,这不仅仅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与忧虑。这里的“省”字,既指巡查,也暗示着反思和思考。
第二句“南巡非逸游”进一步强调了南巡的目的并非单纯的游玩,而是有着更为重要的政治使命。这里的“逸游”是对闲适生活的描述,与“南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舜帝南巡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第三句“九山沈白日”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将九座大山比作巨大的屏障,将太阳遮挡住,形象地描绘了舜帝南巡时的困难和挑战。这里的“沉”字,既表现了太阳的消失,也暗示了舜帝南巡的艰辛和不易。
第四句“二女泣沧洲”则是以湘水女神为象征,表达了湘水的悲凉和湘水的女神们的哀怨。这里的“泣”字,既是形容她们的哭泣声响,也是对她们内心痛苦的一种象征。
最后一句“至今闻鼓瑟,咽绝不胜愁”则以鼓瑟声作为结尾,象征着舜帝南巡的结束,同时也预示着国家的不幸和人民的痛苦。这里的“咽绝”一词,既描述了鼓瑟声的哀婉,也暗示了舜帝南巡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这首诗通过对湘水女神的描绘和舜帝南巡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无奈与悲哀。同时,也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和神话传说的运用,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