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恩滦
江南江北暮霭平,蒙蒙烟树雨初晴。 万家灯火隔湖明。风送归云栖断岭,星连寒月带孤城。轻帆一刻过松陵。 赏析: 这首《浣溪沙·吴江舟次》是清代诗人阮恩滦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首句“江北江南暮霭平”描绘了长江两岸的景象,江北江南在傍晚时分被一层薄雾笼罩,显得平静而美丽。接下来“濛濛烟树雨初晴,万家灯火隔湖明”,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江南景色
【注释】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 选楼:《世说新语·言语》:“王安丰每诣人,出坐上坐;犹作色遥视,动作威重,曾点、王右军并得其趣,能为之倒屣。” 按冰丝:按琴上的弦,使指冷下来弹奏。 蟾辉朗彻遥岑(cān huī lǎng chè yuǎn cén):月色皎洁,照亮了远山。 别有悠扬逸韵:另有一种悠扬的韵味。 暗度疏林:悄悄渡过稀疏的树林。 钟期:即子期。春秋时晋国人。钟子期的琴技高超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夜的热闹景象和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蛇壑年华,凤城灯火,东风催动春声。神弦乍歌迎送,上烛霄明。听向南邻北舍,流光电挚总心惊。才一瞥,蝶衣碎迸,翻讶飞霙。 释义: - 蛇壑年华:形容岁月流逝如同蛇洞中的时光,难以把握。 - 凤城灯火:指京城的繁华夜景。 - 东风催动春声:东风带来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 神弦乍歌迎送:神弦乐突然响起迎接或送别。 -
扬州慢 万点疑星,四围如画,往来半是灯舟。正繁弦急管,响彻大江流。忆邗上、湖亭逭暑,清歌檀板,鼓吹都休。怎人移星换,旬馀疑隔三秋。 一轮皓月,喜此时、同照山丘。更烛影摇红,波光耀彩,几费凝眸。生怕汝南鸡唱,知慈云、返棹难留。这馀辉长夜,顿添无限新愁。 译文: 扬州的夜晚,星星点点,宛如一幅美丽的图画,来往的船儿都是灯火通明的船。正在热闹的音乐声中,大江的流水也仿佛在响应着
【注释】十六字令:一种词牌名。愁:忧愁,苦闷。羽檄纷驰又一秋:指朝廷的文书纷纷飞来,又一个秋天了。频回首:多次回头。惆怅水西流:惆怅地看着向西流的水。水西流,即“流水”。 【赏析】此诗是作者送别友人后,怀念友人之作。首句点明时令,点出季节特征。接着写送别的场面:“频频回首”四字,既写出了送行的殷勤,又表现出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愁”字总括全诗。“羽檄纷驰又一秋”,是说朝廷的文书纷纷飞来
【注释】 1.玉京: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2.湖上看桂:在湖上观赏桂花。 3.烟水远:指湖上的景色如雾一般遥远。 4.凉飙(biāo):清凉的风。 5.群木:众多树木。 6.颓阳:落日。 7.浅碧深香相半:形容桂花颜色和香气深浅适中。浅绿与深红交相辉映,桂花的芳香也恰到好处地散发。 8.最留人、风送香暖:最令人留恋的是桂花的清香,它随着凉爽的风吹来,让人感到温暖。 9.凝眸看:凝视着看。 10
锁窗的寒气逼人,冻僵的雪花就像拳头一般,紧压在枝头。深冬的松林中,隐伏着的鹤影被雪遮掩,无法觅其踪迹;绮丽的窗纱因风劲而紧绷。 貂皮裹身取暖,却减了弄妆的兴致。问园中的梅花,是否已经开到最盛,小桥下浅浅的石栏上覆盖着一层苔藓,显得有些冷清孤寂。想起六朝时的山色,愁云难绘,峭拔的寒气让人心惊。 西楼上黄昏已深,酒香四溢,枫叶飘落,笛声悠扬穿过竹林。灯影摇曳,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
《水调歌头·夏初临平山堂看龙舟》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怀。起首二句,点题,写高阁凌霄、长坂掣练,正逢竞渡芳游。“遥指”三句,写满湖烟景齐收。“沸笙歌”三句,写锦波荡桨,春雷叠鼓,作势昂头。 作者转入对历史的回顾和感慨。“当年阑槛”,追忆当年种柳依依的景象,“醉翁陈迹,鸿雪空留”。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但同时也暗示了现实的无奈。“青山无恙”,表示对自然的赞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时,要结合全诗内容和重点词语理解诗意,同时要注意诗歌的意境特点、思想感情等,在此基础上把握情感倾向即可。 “琴韵幽闲寄性情,香山月夜忆崔卿”: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的琴声幽远闲雅而能寄情于性;我在香山月夜怀念崔卿。“幽”字是诗人在月夜弹奏琴时心境的一种写照,“幽闲”二字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态。“寄性情”表明诗人把琴声当作一种寄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情
迎春乐 四时美景知多少。算惟有、春光好。园梅争报齐开了。 只几日、东风峭。 问何处、玉箫声绕。倚亭畔、暗香飘渺。那得瑶台月夜,醉索巡檐笑。 注释: 四时美景知多少。算惟有、春光好。园梅争报齐开了。 注释:一年四季的美景有多少?只有春天的光最好。园里的梅花争相开放。 只几日、东风峭。 注释:仅仅几天的时间,春风就变得猛烈了。 问何处、玉箫声绕。倚亭畔、暗香飘渺。 注释:在哪个地方,玉箫声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