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燮
【解析】 本词是一首题画词。词中的“玉照”,指作者在西湖所摄的一幅写粥叟遁庸两词丈的肖像。词中“投来双璧,交到忘年情不隔”,表明作者与粥叟遁庸两词丈年龄相差较大,但因同为文人,故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泰日桥边,二叟皤然望若仙。”描绘了作者与两位词人相聚时的情景:两人都年高德劭,白发苍苍,神态安详。“须眉老丑,带得西湖清气否?”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两位长者风韵的赞美之情。“寄与诗翁
【注释】 1. 声声慢:词牌名。 2. 辛酉岁杪:指辛酉年的岁末,即冬至日。 3. 宁车中:指在旅途中。4. 雪:形容大雪纷飞。5. 感横征事而作:因感叹国家横暴征税之事而起。6. 絮飘柳秃:柳树枝条枯黄,像被风吹散的柳絮一般。7. 朔风何酷:朔风多么猛烈。8. 残枝细草压遍:被冰雪压着的枝条和细草覆盖地面。9. 远山头,一片都成群玉:远处的山峰上积雪如玉,洁白无瑕。10. 骨冷神清难俗
【注释】 生绡:生丝织物。燕云:代指金人入侵。联吟:即“吟咏”的另一种说法,泛指诗歌、文章等文学创作活动;联:同“连”,“连”与“吟”谐音。 此乐于今难复:现在已难以复得当年的乐趣。 君还记否:你还记不记得?君:你。 风景当年:当年的风景。 萧寥:形容清冷寂寞,也形容秋日的景色。 妖兴:比喻奸佞当道,邪恶势力的兴起和猖獗。时衰鬼弄:指国家衰弱时奸佞之徒得势,邪恶势力猖獗。清谈非旧
【诗句】 南楼令·正月初六日茸城归舟,风雨不已,写此寄慨 急景逼残冬。兼旬雪更风。感劳生、人似征鸿。已到今年人日近,依旧是,雨蒙蒙。 船尾响丁东。闲愁特地浓。倚篷窗、梦也惺忪。见说明朝春又至,惊老大,忒匆匆。 【译文】 时间如箭般地飞逝,逼近年末了,连绵的雨雪让整个冬季变得更加寒冷。我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人们的生活如同远方飞去的大雁。现在已经是进入今年的人日了,但我却依旧在雨中淋着
墨痕谁识当年稿,曾经劫灰三度。 墨迹中隐藏着当年的作品,经历过三次战乱的洗礼。 荡桨呼鸥,携筇策蹇,惯向斜阳来去。 划船呼唤海鸥,拄着拐杖策马前行,习惯在夕阳下往来。 无言自语。引微妙天机,欲吞还吐。 默默地自语,引导着微妙的天地奥秘,吞吐之间。 如此湖山,有人悄立断桥路。 如此美景的湖山中,有人静悄悄地站在断桥上。 摊笺只应闭户。诗成高唱罢,水袂飘举。 展开纸张,应当闭门独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夔的《卖花声·癸酉除夜》。全诗如下: 细雨湿林隈。冻滑莓苔。啁啾翠羽去还来。可是栖从疏影里,借问曾开。 百树手亲栽。岁岁安排。今朝准备把花催。带水拖泥行不得,空约探梅。 注释: - 细雨湿林隈:指小雨落在树林的角落,湿润了林间。 - 冻滑莓苔:指雨水使莓苔变得光滑,像是被冰霜覆盖。 - 啁啾翠羽去还来:形容小鸟在枝头鸣叫着,有时飞走有时又回来。 - 可是栖从疏影里
霜花腴家晏赏菊,用梦窗自度曲韵。 玉阶叠遍,爱冷红,秋容误认鸡冠。斟酒螯肥,剪灯花暖,西风料峭犹难。放怀量宽。早笑声、堆上筵前。说东篱、霜信频经,一庭佳瑟不曾寒。 还把菊英争拾,喜缤纷插鬓,恍亸银蝉。苗待丛生,枝成连理,传诗共擘霞笺。漫催舣船。见墙头、凉月娟娟。照尊罍、错杂浓香,醉来同更看。 霜花腴是宋词中的名篇之一,其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深受读者喜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霜花腴家晏赏菊
南楼令·正月初六日茸城归舟,风雨不已,写此寄慨 - 诗句:拥被觉寒轻。朝来眼倍明。听墙头、鸟弄新声。为报晴曦窗外朗,仍道是,雪花莹。 - 译文:抱着被子感觉到的寒冷已经减轻了。早晨醒来,眼睛更加明亮。听到墙头上鸟儿欢快的声音。为了回报晴朗的阳光,窗户外的天空变得明亮。仍然说雪是晶莹剔透的。 - 注释:茸城:地名,可能是一个虚构的城市或地方。雨打在身上,感到有些凉意。早晨起来感觉更加清爽
【注释】 辛勤:努力,刻苦。艾:指艾灸,古时一种以艾草为主材的灸法。三起:指三年内三次出任官职。三卧:指三年内三次辞官归隐。肱(gōng)经:指肱骨。三折肱为良医,比喻亲身体验到痛苦后才能获得真知。三叠奏哀弦:指三次上疏请退。三舍避:三次被罢免。三径:三条小路,这里指隐居的地方,也用来形容偏僻的地方。三秀芝:三种灵芝。联:连接。 【赏析】 此词为咏叹仕隐之词。 上片起笔二句
【诗句】 秋老气苍苍。山草微黄。了无风雨到重阳。旷野云横天浩大,我亦能狂。 落日下平冈。无限荒凉。数拳乱石不成行。何处仙人遗迹杳,一带红墙。 【译文】 秋天的气息已经弥漫开来,山上的草微微发黄。没有风也没有雨,重阳节到了却依然如此。广阔的田野上空横着一片云,天空显得非常辽阔。我也能够像疯子一样放纵自己。 在傍晚时分,夕阳映照在平坦的小山岗上,四周一片荒凉。几块不规则的石头无法形成整齐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