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明震
【解析】 1.此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要求概括全诗的写作思路,并结合诗句说明。此题为分析诗句作用的题目,考生要准确指出诗句的内容特点以及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编篱除草屋新成”,写自己新居落成后,用篱笆围上,清除杂草,修整房屋,以图清静。“真乐翻从寂寞生”一句,点出自己的心境:在寂静中,反而感到真正的快乐。“喜就高人课盐米”,说自己喜得有高人教授饮食之道(指烹制饭菜)
杨柳依依处,溪堂画不如。 漫歌金缕曲,还读玉函书。 翠幄莺巢稳,青箱蠹简储。 砚浮花隐约,帷隔影扶疏。 乐拟翁森句,阴宜靖节居。 琅环牙轴叠,掩映彩旗舒。 虚幌和烟卷,柔丝待雨梳。 琳琅珍秘阁,乙览万机馀。 注释: - 杨柳依依处:描绘了杨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溪堂画不如:表示虽然有美丽的风景,但无法与之相比。 - 漫歌金缕曲:表示随意唱着美妙的曲子
注释: 1. 出都宿杨村作:离开京城后在杨村里住宿。出都,离开京城。 2. 岂必贵此衣,吾母劳筋力:难道一定要穿这种衣服吗?我的母亲辛苦劳作。 3. 衣痕日以旧,游子尚行役:衣服的磨损越来越严重,而我却还在四处奔波。 4. 披衣步中庭,一步一凄恻:脱下衣服,在庭院中散步,每一步都感到凄凉悲怆。 5. 关河多浮云,茫茫天地窄:关塞河流上布满了云彩,天地显得如此狭隘。 赏析:
止翁是南宋诗人,字元功。常熟师墓即常熟师子山的祖墓,为宋理宗赵昀(理宗)和明理宗朱祁钰(景帝)父子的墓地,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西北郊。 这首诗写于止翁逝世后的第二年,即淳佑九年(公元1249年)。当时止翁已去世五年,其墓前已是“鹁鸽峰前墓草黄”,春意盎然。然而,止翁生前对朝廷一片忠心耿耿,却落得个被贬谪的结局,死后无人问津,坟头草长,令人痛心。作者怀着悲痛之心,来到常熟师墓前凭吊。
《再题方丈壁》是清末近现代初俞明震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诗句原文: 高树一蝉催晚晴, 去年同汝听秋声。 离愁不入华严界, 立向西风却又生。 诗句解析: - “高树一蝉催晚晴”:这句描绘了一幅秋日高树上蝉鸣的场景,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蝉的鸣叫声似乎在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出都宿杨村作 注释: 落日下寒沙,征夫犹未息。 太阳在落下去的寒沙中,征夫们还在休息。 赢马带西风,行行度平隰。 疲惫的战马被西风吹得喘不过气来,继续前行穿越平坦的沼泽地。 岂畏跋涉艰,但忧时事棘。 哪里怕跋涉艰难,只是忧虑时局严峻。 土瘠稻粱稀,饥鸟投林急。 土地贫瘠,粮食稀少,饥渴的鸟儿急忙飞进树林里寻找食物。 译文: 夕阳落在寒冷的沙地上,征人仍在休息。疲惫的战马被西风吹得喘不过气来
注释: 陇头:指陇山,在今陕西省一带。这里泛指边关。 寻常人事纷如发:平常的人事像新头发一样纷乱不断。 况复时艰百态新:何况又遇上国难,各种艰难的事情层出不穷。 高柳两行心万转:看着高高的柳树两排,心中万千思绪。 陇头黄雾不成春:陇头(边关)上空的黄雾,使春天失去了生机。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边关所见所感。首句“寻常人事纷如发”写边关的平常人事像新头发一样纷乱不断。二句“况复时艰百态新”
辛亥年八月二十七日从乌梢岭过 寒风八月乌梢岭,积雪千年古浪河。 从此南鸿断消息,今愁争似古愁多。 注释: ①寒风:指寒冷的风。 ②乌梢岭:地名,在今湖南湘乡市西北。 ③古浪河:河流名,发源于湖南省城步县,流经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到资兴市境内流入资江。 ④南鸿:指大雁南飞。 赏析: 此诗为纪游诗,作于诗人经过湘西地区时,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言律诗。首联“寒风八月乌梢岭
【注释】 夜坐:诗人在夜晚静坐。 微闻:微微地闻到。花气:指梅花的香气,也指花的气味。 入世何人觉病深:世上的人,又有谁能察觉到自己的疾病已经很深了呢? 残月渐移成曙色:月亮逐渐地移动着,天边露出了曙光。 寒风忽起结层阴:忽然刮起了冷风,天空中布满了厚厚的云。 悲欢自造原无事:悲伤和欢乐都是自己造成的,本来没有什么事。 醒醉相望各有心:清醒时和醉酒时看着彼此,心中都各有心思。 还向纸窗寻我相
【诗句释义】: 1. 铃语层层风雨寒:铃音阵阵,风吹雨打,天气寒冷。 2. 支筇人老怯凭栏:拄着竹杖的老人怕风怕雨,不敢倚靠栏杆。 3. 之江到此霸图尽:杭州的美景到此已无余力。 4. 病雁横空来日难:受伤的鸟儿在天空中飞翔困难,比喻诗人前途艰难。 5. 肯与西湖作屏障:不愿意像杭州一样成为他人屏障。 6. 可容东海镇狂澜:能够容纳住汹涌澎湃的东海。 7. 潮痕不没云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