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习经
读书万卷空复尔,意指即使读了很多书,内心依然感到空虚和迷茫。怅望千秋亦惘然,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觉得无论时间如何流逝,都难以找到心灵的慰藉。 似有才人吊黄祖,不妨重赋鹦鹉篇,这里的“鹦鹉篇”可能指的是汉代祢衡的《鹦鹉赋》,虽然曾因才华被曹操赏识,但最终因言辞不当而遭杀害。诗人用此典故来表达对于才华与命运悲剧的哀叹,同时也暗示自己的才学或许难以被世人理解和赏识。
【注释】 题陈简栖遗札:这是题赠陈简栖遗留下的札记。简栖,名晦,诗人的朋友。遗札,指札记里所记下的内容。酬堕旨:报答对方意旨。子敬:晋代书法家王献之。怆人琴:悲恸的琴声。卢仝:《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九《卢仝传》载:“天宝中,坐事流岭南。”玉碑子:指王献之的字。百回摩抚百伤心:指读着王献之的字,反复摩抚,百读不厌,每次都有伤心之感。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后。诗的前两句是说
注释: 1. 旧日交亲原不薄:旧日的交情原本不薄。 2. 他生怨悱便何如:如果他在另一个世界有怨恨和痛苦,那又该怎么办呢? 3. 人间夭枉兼常痛:人间的夭折和冤枉常常让人感到痛苦。 4. 肠断丁三数纸书:看到这三张纸上的字句,我的心都碎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诗人对已故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悲痛。首句“旧日交亲原不薄”,表达了诗人与已故亲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和良好的交情
这首诗的大意是: 紫阳山中人求得佛法后,临济宗风只被活埋。不要在乱糟糟的书堆里度过晚年,楼扉时时为故乡打开。 注释: 紫阳:指紫阳真人张伯端,唐末五代道士。他精通道教,著有《悟真篇》一书。 耆寿民:长寿之人。 见山楼:诗人所建的楼阁名。 活埋:佛教禅宗认为,临济宗风只被活埋,即没有发扬光大,被埋没。 乱书堆:指杂乱无章的书籍。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老人的作品。诗人通过对紫阳真人的描述
注释: 1. 遥夜月痕窥隐隐: 遥远的夜晚,月亮的光影隐约可见。 2. 空山竹露滴涓篇: 在空旷的山中,竹子上的露珠滴落在溪水之中,形成涓流。 3. 琴丝帖妥炉烟定: 将琴弦贴紧,让炉中的烟儿平息下来。 4. 猛省红尘二十年: 突然想起了过去的二十载。 赏析: 这是一首四绝句,每句都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场景之中。第一句“遥夜月痕窥隐隐”,描绘了一个遥远而宁静的夜晚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 “哀乐百年百感并”,哀乐:悲伤和欢乐;百年:一生;百感:各种各样的感受。诗人在京城度过了一个春天的最后时光,又告别京城回到了故乡,一路上感慨万千。 “最怜明月江头别,从此天涯忆故人”。怜:爱怜;故人:老朋友或爱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江头的月夜分别时,我多么地爱怜你啊!从此以后
西湖旅寓 准拟湖船度半宵,昆山弦子玉屏箫。 旅怀已自难消遣,春月昏黄过断桥。 注释: 准拟湖船度半宵:打算在湖中划船度过一个通宵。 准南弦子:指古代的一种乐器——弦子。昆山弦子:即指昆山弦子。 玉屏箫:用玉石装饰的箫。 旅怀已自难消遣:旅途中的心情已经难以排遣和宽慰了。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西湖游历时所感所思之情。开头二句是说,本想乘着湖上船只渡过一夜,不料湖上风平浪静,竟连半点钟都未渡过
《湜亭六绝句》是一首由清代诗人曾习经创作的诗歌。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景画。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的内容: 1. 逐句释义: - 青铜磨镜舒荷叶:用青铜磨制镜子来比喻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或研究,使其变得清晰明了,就像舒展的荷叶一样。 - 碧玉抽簪长嫩蒲:碧玉作为古代女子的发簪,象征着纯洁与高雅。嫩蒲生长在清澈的水中,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
以下是对《湜亭六绝句 其三》的逐句释义: 1. 明渠浸玉 - “明渠”指清澈的水流,“浸玉”则意味着清澈的水流像是在浸泡着玉石一般,清澈透明。这里的“玉”象征着纯净、高雅的品质。 2. 绝氛埃 - “绝”表示彻底,“氛埃”即烟尘,整个词语形容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洗净尘埃的境界。 3. 一日应须到百回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希望每天都能沉浸在这种美好之中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诗句:“荒荒广野四天低,碧浸红亭别一蹊。” 翻译:广袤的原野延伸到视野之外,天空和大地连成一片,仿佛天地相接。红亭在碧绿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它像是一条独立的小径,通向远方。 - 诗句:“来与杨漕添掌故,八分亭匾手亲题。” 翻译:诗人来到这里,为杨漕增添了许多掌故(故事或知识),这些掌故都是亲自题写的,表达了诗人对这个亭子的喜爱和对其历史的尊重。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