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习经
春心,指春天的情感,多指对爱情的渴望或感受。这首诗以“春心”为题,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及其引发的情感。接下来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详细解读: 1. 板阁微寒酒半消:在寒冷的板阁中,酒精渐渐消散。这里通过描写环境的冷寂与酒精的作用,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寂寞的感觉。 2. 露桃花底漏迢迢:露珠沾湿了桃花的底部,时间仿佛变得遥远而漫长。这句诗通过对露水和时间的描绘,传达了一种静谧而又深沉的美感。 3.
注释:宫扇半褪金,是说宫扇上一半褪色的金色图案。一篇哀丽旧伤心,是说这一篇充满悲哀的诗作曾让我伤心不已。他时满灭无文字,是说未来某一天,这一片空白再也找不出任何文字。犹得情人宛转吟,是说尽管现在无法找到文字,但仍然能够通过诗歌让心爱的人感受到我的深情。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过去爱情的回忆和怀念之情。首句“宫扇葳蕤半褪金”,以宫扇上的花纹半褪金来喻指昔日的爱情,充满了怀旧之情
诗句原文: 凤啄红灯照绮床, 佩珠钗玉总生光。可怜前夜华山剧,肠断班骓送陆郎。 译文: 凤凰在红色的灯光下照耀着华丽的床榻,佩戴的珠宝和玉器都散发出光彩。令人遗憾的是前一晚观看了华山剧,心中悲痛到无法自拔,就像骏马斑骓一样被送别了陆郎。 注释: 1. 红灯:红色灯笼,通常用于夜间照明。 2. 绮床:精美的绣花床榻,常用来形容豪华的家具。 3. 佩珠钗玉:佩戴着珍珠和玉石首饰。 4. 可怜
【注释】春心六首:诗人的组诗。不教王令迎桃叶,空见宫人送水云。不教王令迎桃叶:意思是说,诗人不教王建去迎接他爱恋的女子,也不让宫女们去送别他。王建(767—835),字号不详,唐代诗人。唐元和初登第,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后因宦官排挤,弃官家居。天大乱,为贼所执,不屈而死。王令:字钟羽,汝南安城人。唐代诗人。贞元进士。曾任左拾遗、监察御史等职。《全唐诗》存29卷,《全唐诗外编》存2卷。宫人送水云
诗词名句“楼头缺月夜向晓,骑马与君相送行”出自《别任父二首·其一》,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之情。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 1. 诗人简介: - 曾习经(生卒年不详),清朝文学家,字燕孙,号莲巢,湖南长沙人。他的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之作。 2. 诗句原文: 楼头缺月夜向晓,骑马与君相送行。 前路残春亦可惜,江南四月有啼莺。 3. 逐句释义: -
诗句释义: 春天的景色,每一片叶子上都有清霜,像云朵一样洁白。梨花因为寒风感到寒冷,而柳絮则因为春风温暖而感到不适。 谁在这个时候骑马过来拜访?当一对燕子回到巢中,我都会关上门去迎接。 译文: 春天的景象,每片树叶上都挂着清霜,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晶莹。梨花因寒冷的北风而颤抖,柳絮因温暖的春风而不安。 谁在这美好的时光里骑马来访?当燕子回到它们的窝中时,我会将门关住以欢迎你。 赏析:
亡国曾逢赵大夫,落花台殿说啼乌。 春来遍是红心草,曾见宫人瘗玉鱼。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亡国曾逢赵大夫,落花台殿说啼乌。 - “亡国”指的是国家灭亡。“赵大夫”可能是历史上的一位人物,也可能是作者自指。“落花台殿”描绘了一个衰败的场景,可能是指宫廷中的建筑或者自然景色。“说啼乌”中的“啼乌”可能指的是乌鸦,常在黄昏或夜晚发出哀鸣,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赏析:
【注释】 春心(qíng xin):指春天里思念爱人的感情。 十日层楼九风雨:指诗人因久病卧床,不能到楼外去观赏风景,只能在十层楼上望着外面的风雨,心中充满愁苦。 三年故国百思量:指作者长期流放在外,在异国他乡思恋着故土、亲人和朋友。 逢人只信春憔悴:指诗人在遇到他人时,总是以为对方和自己一样,都因为春天的到来而显得憔悴。 不道闻欢觉小伤:意思是说,当人们听到别人谈论快乐的事情时
题画诗 紫泥烧作鸳鸯瓦,红泪滴成玫瑰花。 一样含情复含恨,弯弯眉月玉钩斜。 注释 紫泥:古代帝王用紫泥封缄的信件,此处指书信; 烧:熔化; 鸳鸯瓦:瓦上绘有鸳鸯图案的一种; 红泪:眼泪的颜色; 玫瑰花:花名,即芍药; 含情复含恨:内心含有爱意却又带有怨恨; 弯弯:眉毛的形状; 眉月:指弯弯的眉毛; 玉钩斜:形容眉毛弯曲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女子的画像。诗人通过将女子的眼神和眉毛与鸳鸯瓦
注释:我仿佛还在做着与谢桥的梦中,但心中已充满了风雨交加的阴霾。自从我拾起了一片杨花片,就再也没见到过章台旁的绿柳。 赏析: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幅充满哀愁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恐惧与担忧。诗中的“春心六首”可能是一首诗的标题,也可能是作者对某一时期情感状态的概括。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