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琬怀
【注释】 《沁园春·咏梅》是南宋诗人林逋创作的七言古诗,作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冬。此词上片写梅之形貌,下片抒写赏梅之情。全词意境清新,格调高雅,是咏梅词中的佳作。 □:梅花的别称。 □□□□,梅花初开,色白。 □□□□:梅花盛开,色红。 □□□□:梅花盛开,色黄。 □:形容梅花香气。 □□□□:形容梅花枝干挺拔。 □:形容梅花枝干苍劲。 □□□:形容梅花枝干婀娜多姿。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作答时,注意通晓大意,把握诗意,理解词意,体会意境,品味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艺术效果。“质润光溶骨秀,剪成小样玲珑”,是说蕉扇质地细腻,光彩照人,形状小巧玲珑。“九华六角总输工”,“九华”是比喻,意思是像九华山上的莲花一样美丽;“六角”是比喻,意思是像佛家的六角形宝塔一样庄严。这两句写蕉扇的外形特点。“遥侵鬟影绿,暗洒汗斑红”
沁园春,是一首词牌名。全词共四十五字,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抒发了渔人悠闲自得的情趣。 不着烟蓑,小坐溪边,持竿自由。破青萍万点,锦鳞作对,翠蘅几片,银沫喷沤。立上蜻蜓,掠过燕子,镜面波平漾直钩。须相待、翣时连贯,绕涧深游。 注释:没有穿雨衣站在水边,坐在溪边拿着鱼竿自在地垂钓。破开青色的鱼网捕捉到许多鱼儿,红色的锦鲤与绿色的草虫成群结队,翠绿的竹叶有几片飘落在水面上,银色的水花飞溅在水里
注释: 闲谈坐尽梧桐影。微觉吟肩冷。谁家玉笛忽飞声。顷见云开月色、倍分明。 咿哑几阵宾鸿语。报道秋如许。怪它青女太无情。惯逼一天霜气、转三更。 译文: 闲谈坐着直到梧桐树的影子都映入眼底,感觉肩膀微微发冷。谁家的笛声突然响起,顷刻间看到天空的云散去月亮也更加明亮了。 呜咽了几声像人一样的声音,好像在报告秋天到了。奇怪为什么青天无情,总是逼迫着让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到三更时分才变暖。 赏析:
【注释】: ①金缕曲:词牌名。 ②菊:菊花。 ③篱畔:篱笆旁边。 ④清绝:清高、超脱。 ⑤萧疏:冷落、寂寞。 ⑥堪比:可比拟,比喻。 ⑦凄凉:哀伤。 ⑧个中:其中的意思,指词的意境。 鉴赏: 此词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菊花在秋天的庭院里,亭亭玉立;下片写菊花的骨格如烟云气,香色清淡,仿佛骚人落魄,瘦到十分难比,要向西风留下自己的小像。全词以“菊”为题,抒发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浣溪沙·看花 【注释】①唐人有“金铃小宕”的词调,这里指代一种乐器。②唐人有《鼓角横吹曲》和《大曲鼓笛新声》,此二句是说:学点唐代的鼓乐,也学点隋代的歌舞。③轻衫薄袖:穿着轻薄的衣服。倚栏东:靠着栏杆向东看。④唐玄宗时,宫廷歌舞盛行,唐明皇曾于宫中建大角楼,以供演奏之用,故称“隋院”。⑤唐、隋两代都曾建大型歌舞伎院。 译文: 百草中我寻找消遣,听到清脆悦耳的铃声,海棠红艳暖洋洋地映红了一帘风。
浣溪沙 · 听雨 坐对银釭细细挑。停针忽听响萧萧。几声风骤打窗寮。 多事檐前悬铁马,无端庭畔种红蕉。总拼不寐到明朝。 译文: 我坐在灯下细细地绣着衣服,忽然听到外面风吹的声音,好像在敲打窗户。 多事啊,院子里晾晒的衣物被风吹得乱摆,就像悬挂的马一样。 无缘无故地在庭院里种植了红色的蕉树。 不管怎么睡都睡不着,只好等到明天再睡吧。 赏析: 《浣溪沙》是宋代流行的一种长调词牌名,属于双调,四十五字
玉骨冰肌,独步冲寒,风光几何。 忆西湖十里,留连清咏,南窗五夜,啸傲当歌。 我本多愁,君偏不语,几度巡檐索笑过。 仙踪返,红尘岁月,未肯蹉跎。 幽情如隔云波。 乍万片、纷纷堕碧莎。 怪苍穹无恨,依然明月,阳春有兴,不改吟窝。 疏影横斜,馀香飘泊,翠羽深宵梦亦讹。 凄凉甚,看巢居阁畔,鹤迹空多
异卉奇葩,携取瓷盆,清泉灌培。 认根原盘结,蒜山因在,叶分戌削,葱岭经来。 云护前身,水流今日,金玉镶成一种才。 炉烟畔、琴床砚匣,尽可相陪。 芳姿已出尘埃。 故不向、春风暖处开。 近阑干晓日,晴香乍吐,纱窗夜月,素影低徊。 洛浦情遥,湘江意隔,解佩幽怀莫浪猜。 端详久,想珊珊风骨,才下蓬莱
碧浪滔滔,极目处、鏖兵遗迹。 都销尽、曹瞒雄壮,周郎俊杰。 乌鹊千秋依树宿,东风一夜飞灰灭。 剩江山、洒落到坡仙,才难绝。 倚桂棹,心幽切。 携斗酒,神怡悦。 缀画图片幅,古今披阅。 羽扇无人谈笑望,洞箫有客声音咽。 正清宵、唳鹤过翩翩,空明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