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端隐隐,远逗晴岚。鸟语清幽,人踪阒寂,冷逼名园整日关。缘溪转,老梅一树,已破橘颜。
二泉胜景全探。更何必、奇峰高处攀。看九龙塔耸,铃声摇荡,六朝松古,黛色斑斓。淮海祠边,香花桥畔,记否年前三月三。红裙遍,讶如云缭绕,如蚁回环。
【注释】
《沁园春·咏梅》是南宋诗人林逋创作的七言古诗,作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冬。此词上片写梅之形貌,下片抒写赏梅之情。全词意境清新,格调高雅,是咏梅词中的佳作。
□:梅花的别称。
□□□□,梅花初开,色白。
□□□□:梅花盛开,色红。
□□□□:梅花盛开,色黄。
□:形容梅花香气。
□□□□:形容梅花枝干挺拔。
□:形容梅花枝干苍劲。
□□□:形容梅花枝干婀娜多姿。
【赏析】
《沁园春·咏梅》,是宋代林逋所作。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隐士”和“逸民”,一生爱梅。据传他隐居西湖孤山时,在山上开荒种梅,植果种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过着淡泊清高的生活。这首词就是他在一次赏梅的时候所吟咏出来的。
这首词从整体上看,是以梅花为主体来构思、描写的。上半阕先写梅花的形、色、香、态,下半阕则写赏梅的感受与联想。
上片前四句写的是一幅梅花图:“梅始知春从冬来,故其色白,其香浓。而其枝干亦苍劲有力。”这里不仅写出了梅花的颜色、香气和姿态,而且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梅花写得有情有致。
后四句写梅花给人带来的感受:“梅花如美人,凌寒独放,令人心醉。而梅花也使人感到一种清幽冷寂的氛围。”这里的“美人”指梅花的形态、气味、颜色和姿态。“凌寒独放”,既写出了梅花的品格,也写出了梅花给人的美感。同时,也写出了梅花给人带来的感受,即“冷逼名园整日关”。这一句是全词的重点,也是难点,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冷”字,把梅花那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写出来。
下片的前两句写赏梅所见:“老梅一树,已破橘颜。”这是说梅花已经开了,但还没有完全开放。这句看似平常,实则富有意味,因为它既写出了梅花的生机勃勃,又写出了梅花的那种不张扬的个性。
第三句写梅花的声音:“二泉胜景全探。”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已经找到了这个美丽的泉水胜地,它比我想象的还要好。这里的“二泉”指的就是前面所说的“老梅一树”。
最后两句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更何必、奇峰高处攀。”“攀”字写出了梅花那种不畏艰险的精神。这一句既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也是对前面内容的升华。
这首词虽然只是短短的五十六个字,但却写得非常精炼、优美、生动。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梅花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