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卉奇葩,携取瓷盆,清泉灌培。
认根原盘结,蒜山因在,叶分戌削,葱岭经来。
云护前身,水流今日,金玉镶成一种才。
炉烟畔、琴床砚匣,尽可相陪。
芳姿已出尘埃。
故不向、春风暖处开。
近阑干晓日,晴香乍吐,纱窗夜月,素影低徊。
洛浦情遥,湘江意隔,解佩幽怀莫浪猜。
端详久,想珊珊风骨,才下蓬莱。
沁园春 咏水仙花
异卉奇葩,携取瓷盆,清泉灌培。
认根原盘结,蒜山因在,叶分戌削,葱岭经来。
云护前身,水流今日,金玉镶成一种才。
炉烟畔、琴床砚匣,尽可相陪。
芳姿已出尘埃。
故不向、春风暖处开。
近阑干晓日,晴香乍吐,纱窗夜月,素影低徊。
洛浦情遥,湘江意隔,解佩幽怀莫浪猜。
端详久,想珊珊风骨,才下蓬莱。
【注释】
- “异卉”:奇特的植物。
- “水仙花”:一种水生植物,常在春天开花,香气清新,形态优雅。
- “携取瓷盆”:携带着瓷器制成的花盆。
- “清泉灌培”:用清洁的泉水来灌溉和培育。
- “认根原盘结”:观察水仙花的根部是如何盘结生长的。
- “蒜山”:指种植水仙的地方或者环境。
- “叶分戌削”:描述水仙叶的形状。
- “云护前身”:被云雾环绕着。
- “水流今日”:象征生命力旺盛。
- “金玉镶成一种才”:形容水仙花的美丽和珍贵。
- “炉烟畔”:指的是水仙花旁边的场景,可能是一个有炉火的地方。
- “琴床砚匣”:古代文人用来研磨墨汁的工具。
- “芳姿已出尘埃”:水仙花已经脱离了尘世,展现出其独特的美态。
- “春风暖处”:指温暖的地方或季节,这里可能是指春季。
- “近阑干晓日”,指的是靠近栏杆时看到的早晨阳光。
- “晴香乍吐”:形容花朵在阳光下突然散发出香味。
- “纱窗夜月”,描绘夜晚月光透过纱窗的景象。
- “洛浦”和“湘江”: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的地名,分别指洛阳和长沙。
- “解佩幽怀”:解开佩饰,表达深深的情感。
- “端详久”:长时间仔细观察。
- “珊珊风骨”:形容水仙花的姿态优美、坚韧。
- “才下蓬莱”:比喻非常出色,如同登上了仙境一般。
【赏析】
这是一首对水仙花进行赞美的诗歌。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水仙花的生长过程、形态特征以及它在人们生活中的特殊意义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异卉奇葩,携取瓷盆,清泉灌培。”描绘了诗人带着瓷器花盆,用清澈的泉水来培育奇异的水仙花的情景。接着,“认根原盘结,蒜山因在,叶分戌削”等句,描述了水仙花根系的生长情况,以及叶片的形态特点。然后,“云护前身,水流今日,金玉镶成一种才”等句,表达了水仙花受到自然的呵护,生机勃勃的特点。
接下来的诗句,则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水仙花的美丽与独特:“炉烟畔、琴床砚匣,尽可相陪”、“芳姿已出尘埃”等,都表现了水仙花的高洁脱俗和美丽动人。而“故不向、春风暖处开”、“近阑干晓日,晴香乍吐”、“洛浦情遥,湘江意隔”等句,则进一步突出了水仙花的高雅和独立。最后两句,“端详久”,表达了诗人对水仙花的长久观察和喜爱;“珊珊风骨”和“才下蓬莱”更是赋予了水仙花以超凡脱俗的气质和高超的艺术价值。整首诗通过对水仙花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