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点瑶签抽甲乙。
邺架频翻,携尘先挥拂。
几处断纹仙字失。
蠹鱼竟尔飘然逸。
不共曝衣交月七。
添上芸香,辟恶宜除湿。
三味何年尝到溢。
只须扪腹当晴日。
【注释】
蝶恋花:即《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词调。《词谱》上说:“本唐教坊曲名,又名‘鹊桥仙’、‘黄金缕’。”
瑶签抽甲乙:指科举考试的录取。抽甲为第一等,抽乙为第二等。
邺架:指书橱或书架。
“不共曝衣交月七”句:语出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咏萤火》:“流影不共曝衣交,飞光宁与夜游同”。
芸香:一种草药。
三味:指三种气味,此处指芸香、芸苔和蒿子。
扪腹:手按腹部。这里以腹喻心。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作者通过写自己的书籍被蠹虫吃掉的情景,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淡薄之情。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幽深婉丽,富有情趣。
上片起首二句交代了诗人因科举中榜,将新书晒在架上供人观赏的得意事。“检点瑶签抽甲乙”,意谓自己考中之后,便把新书摊在案头,细细察看,以便择日开读。“邺架频翻,携尘先挥拂”两句,是说每次读书,都需将书页翻动一遍;每当尘土飞扬时,就立即将其掸去。这里既写到了书的珍贵,又写出了自己勤于阅读的好学精神,同时流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喜悦之情。然而好景不长,“几处断纹仙字失”一句,却道出了令人痛惜的消息:那些珍贵的书籍已经被蠹虫蛀得面目全非了。这一联既是对前文“邺架频翻”的照应,又是对下文“添上芸香,辟恶宜除湿”的铺垫。
下片紧承上片,进一步写自己读书之勤与蠹虫之凶。面对残破的书页,作者不禁感叹道:连蠹虫都不怕我,竟尔飘然逸去了;而我呢?却只能不与别人共享这些被蛀坏的书页了。这两句,既是对蠹虫的讽刺,也是对自己不能与朋友共享读书成果的自谦。“不共曝衣交月七”句中的“曝衣”,是指衣服晾晒。而“交月七”,则是说晒的衣服可以经得住一个月的太阳暴晒而不被晒坏。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怀体贴,也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同时,这一句也巧妙地运用了典故,暗寓着自己虽已考取功名,但仍未能摆脱贫困的困境。
接下来的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蠹虫的凶顽。它们竟能飞到自己的身上来,将自己身上的衣物也给蛀坏了。“不共曝衣交月七”一句,正是此意。这里的“交月七”,既是说衣服经得住一月的暴晒,也含有比喻的含义,意谓蠹虫已经飞进自己的体内了。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芸香的赞美。他说,芸香、芸苔和蒿子这三种气味虽然都是驱除虫蚁的良药,但其中最适合自己的还是芸香。这是因为芸香能够驱邪除湿,使自己免受潮湿之苦。这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芸香的喜爱,又表明了自己的性格特点——不随波逐流,独善其身。
整首词以记事起兴,以抒情收结。叙事言情之间,既有曲折回旋之妙,又有波澜起伏之感;既有细腻入微之处,又有豪放奔放之气。全词以咏物寄寓感慨,既抒发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薄之情,又表现了诗人不随波逐流、独善其身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