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辽
注释:庭院下,乱生的春草花开,娇艳的红花并不合衬野人之家。 随意地开放、凋落,没有人去折取,只留下几根孤零零的枝条。 赏析:诗人以“庭下”为题,描绘了一幅春天庭院中的景象。庭院下,春草盛开,鲜花簇拥。然而,这些鲜花却无法与野人的家园相匹配,因为这里的花虽然美丽,但颜色却过于鲜艳,与周围的环境不协调。因此,诗人用“夭红不称野人家”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诗人又描绘了庭院中的另一种景象——春花随意地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赏析诗句,先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情感,再分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最后点明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诗中关键词语的意思。“枯死道边蓬”是说像路边的枯死了的蓬草,比喻自己已经死去;“随风流转惟无定”,是说像风一样没有方向,四处飘荡;“定处由来自性空”,是说最终归结到本性的空寂。 【答案】 译文: 我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落莫),与那些已逝的人相比
【注释】 1. 郊外马嘶:春天的马在郊外嘶叫。 2. 春草满空春水流,土人放马白蘋洲:春天的草长得满满的,春天的水在流动,当地的人民在白蘋洲放马。 3. 细风迟日嘶鸣处,遥忆金明池上游:微风和阳光都很慢的时候,马在那里嘶鸣,我想起了金明池上游的地方。 赏析:《郊外马嘶》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春天时放马在郊外的情景。诗中用“春草满空春水流”来描绘大自然的景象
【注释】:已:已经。住:居住,存在。如影响:像影子一样。法相:佛教语,指事物的外在形象。偏圆:不圆满。随缘:顺从因缘。业:因缘。忍辱仙:忍耐屈辱的仙人。 【赏析】:这首诗是酬答楚兴的三颂而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出世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次韵酬楚兴三颂 已住世间如影,不牵佛法论圆。 山边茅屋随缘,不是当时忍辱仙。 注释: 1. 已住世间如影
注释: 山西:指晋地。桃李,即桃花。晋地的桃树和李树,是诗人少年时游玩的地方。 去年花谢今年开:去年的花开完了,今年又开始了。这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 惟有人生不如故:只有人的生命,与去年相比,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是对人生的无奈和悲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晋地度过的一段美好时光,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以桃花为例,比喻人生的美好时光易逝,只有人的生命,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
注释: 秋来清血洒潇湘,遥望东流带夕阳。 这是诗人在秋天来到潇湘时的情景。这里的“清血”指的是诗人的愁绪,而“潇湘”则是指湖南地区。当秋风起时,诗人站在江边,不禁想起了家乡和亲人,心中充满了哀思。他抬头看向东方,只见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 为过金山沾法力,便随潮水入钱塘。 这是诗人为了寻找佛法,来到了金山寺。他在这里感受到了佛法的力量,仿佛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平静。随后
注释: 九日:即重阳节,古代习俗在此节日登高、赏菊。 去年九日始离家:意思是说,我去年九月九日刚离开家乡。 行到江南见菊花:意思是说,我从北方行至江南时,恰逢此地重阳登高,看到满山遍野的菊花盛开。 今日裔夷逢节物,独将白发换年华;意思是说,今天我在异乡遇到重阳佳节,却只能感叹自己已步入老年,岁月不饶人啊! 赏析: 此诗以重阳节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和时光的深深眷恋之情
【注释】 (1)流光:光阴。 (2)天涯:这里指家乡。 (3)花:比喻青春。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岭南之时,以种花喻己,寄寓了作者对故土的无限眷恋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而意境深远。 首句“世事流光同一污”,用流水冲洗世间万物,使万物蒙上尘埃,暗示时光无情,人世易老。 次句“天涯白发未还家”,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思念故乡的情怀。 三句“殷勤更种庭前草”,是说在庭院里殷勤地种植花草
洞庭山雪 洞庭春雪晓霏霏,一阵风来半已晞。 唯有山阴吹不尽,田塍片段衲僧衣。 注释: 1. 洞庭春雪晓霏霏:指的是洞庭湖的春天里飘落的雪花,清晨时分开始纷纷扬扬地下。 2. 一阵风来半已晞:意思是一阵春风过后,湖面的雪已经有一半融化了。 3. 唯有山阴吹不尽:意思是只有山阴(即山脚下)那里的风,才能吹尽所有的雪。 4. 田塍片段衲僧衣:这里的“田塍”是一种田间的土埂
翻译:江水汹涌澎湃,经过侯滩时激起的水波。再登上山头,可以观看到打锣盘的场面。一位百岁老人亲自击鼓,城中的人们却对此毫不关心。 注释: 1. 侯滩: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境内,是古长江的重要渡口。这里指江流经过侯滩时的壮观景象。 2. 激激:水势汹涌的样子。 3. 更上山头:进一步登上山顶。 4. 打盘:古代的一种娱乐活动,以锣和盘作为乐器,表演者手持锣盘敲击发出声响。 5. 百岁老人亲击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