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瓘
了斋自警六首 仲由行行终身诵,师也堂堂带上书。五柳却能知此意,无弦琴上赋归与。 注释:仲由(孔子弟子曾参的字,这里代指孔子)的教诲需要一生去学习和实践,老师的形象高大威严并时常携带书籍。柳宗元的《五柳先生传》描绘了一个隐居生活的学者,他能够理解这种教诲的意义,并在没有弦乐器的情况下,通过赋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归乡的向往。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儒家经典的深刻理解和对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
注释: 了斋自警六首 只说为山不说休,山成日夜水横流。 惜哉覆篑成迷复,只欠当初一掉头。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文学家、思想家龚自珍的自勉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 “只说为山不说休,山成日夜水横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应该坚持自己的志向和目标,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要放弃。就像一座山一样,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最终达到山顶。但是
【注释】 秦君亭:指诗人自喻。欃枪:彗星,古人认为彗星出现预示有大事发生。天宝末: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最后几年。士路:指仕途之路。卷迹:隐藏踪迹,指隐居。千载后:指一千年以后。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末年,诗人以“秦君亭”自称,抒发了对当时仕宦道路艰险曲折的不满之情,并表达了自己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和高尚志向。诗的首二句写世道艰难,贤才不得施展之苦。次句说:“达人识穷通”
注释:本诗为王安石的《了斋自警六首》之一。了斋,即王安石的书房。 尧夫易:《周易·系辞上》曰:“古之人无有遗行焉,其善皆不欲见诸外。”此之谓也。 八十一篇:指《周易》卦爻辞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故称六十四卦。《汉书·儒林传序》:“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扬子玄:指《淮南子·要略》。 仲尼:孔子。韦编三绝: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
歙砚诗 【注释】 歙溪:指安徽歙县的溪水。清澄湛碧,深不可测,是制作歙砚最好的原料。 崎嵚:不平。石性坚凝,经千年风化,仍不改变其质。 腰粗入水始能凿:歙砚质地坚实,需用长而锋利的铁凿才能凿成。 熟视微见青罗纹: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歙砚表面的青色花纹。“青罗”即青花。 金线鸲鹆眼:形容歙砚纹理像金线上的鸲鹆眼睛那样细密有光。“金线”比喻石纹,“鸲鹆眼”则比喻石纹中透出的颜色像鸟的眼睛一样。
【注释】 了斋自警六首:作者以自己经历的艰难,作诗警戒自己。 过时不易始为难,执处那知是变迁:过了这个时间,事情就不容易开始,而坚持做下去又不知道会有什么变化。 度尽千山无鸟迹,不劳传语报平安:走过了无数的山岭,却找不到一只鸟儿的踪迹;不必再派人去向远方的人传递消息,告诉人们一切平安无事。 【赏析】 此为诗人晚年之作,其时作者已年逾八旬,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艰辛坎坷之后,他深感世事之无常
下面是对这首《和刘太守十洲诗·烟屿》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解读: - “霭霭纷纷缘底事”:描述了雾气蒙蒙、纷纷扰扰的景象。这里的“霭霭”形容雾气很浓,而“纷纷”则表示雾气众多且杂乱无章。整个句子表达出一种迷茫和困惑的情感。 - “故来波上罩晴沙”:描绘了雾气从远方而来,覆盖在晴朗的沙滩上。这里的“波上”指的是海浪之上
注释: 1. 百川滚滚到来休:形容江水奔腾不息,如百条河流汇入大海。 2. 此是人间第一流:指这江水清澈甘甜,堪比人间最优质的水源。 3. 鲸鬣为君翻骇浪:鲸鱼的鬃毛掀起了惊涛骇浪,比喻文饶的诗句使作者的心境也变得激动澎湃。 4. 兰苕空自满汀洲:兰花盛开在小洲上,但无人欣赏,只能自得其乐。 赏析: 这首诗是文饶对昌国诗的回应,表达了他对自己诗歌的自信和自豪
【注释】 ①大士:指佛教的菩萨。 ②家山:作者家乡,在今湖南长沙一带。 华严经:佛教经典,是唐代玄奘从印度带回的。 ③岭:山峰。 【译文】 菩萨游玩归来,家中风月依旧清幽, 杖头挑着多少闲田地,挑上华严经入岭来。 【赏析】 此诗首句写菩萨回山,次句写家山风月,三句写杖头挑经,四句写入山。 “大士游方兴尽回”,菩萨在外地游玩了一天之后,兴致未尽地回到了家乡。这一句中,“游方”指外出游历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好友文饶的一首和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海邦渺渺知何在,风入高帆顷刻过。 “海邦渺渺知何在”意思是说,在茫茫的大海之中,我们身在何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迷茫和不确定感。 “风入高帆顷刻过”意思是说,随着风的吹拂,我们的船只瞬间就过去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何似一樽湖上酒,月明安稳照寒波。 “何似一樽湖上酒”意思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