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端节
谒金门·其二 春欲去。人瘦不胜金缕。 门巷阴阴飞絮舞。断肠双燕语。 孤坐晚窗闲处。月到花心亭午。 寒色着人无意绪。竹鸣风似雨。 注释: 谒金门·其二:这是一首词牌名,“谒金门”是词调名,又名“金缕衣”、“醉花间”。《词谱》云:“唐教坊曲有《金缕衣》,本此意作近体乐府。”因词中多用“金缕衣”之典,故名。此为单调三十二字,前后片各五句三平韵。 春欲去:春天将要离去。 人瘦不胜金缕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内容和形式的鉴赏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关键信息点:第一句“寻胜去”表明诗人的行踪是到一处胜地去寻求美景;第二句“湖色净涵疏树”,描绘了一幅湖面澄明、岸边疏树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游赏时的心境愉悦。第三、四句写听到水边传来悠扬的歌声,仿佛风铃相和,又看到远处林中修竹掩映,烟雨蒙蒙,山水相映,景色宜人。第五、六句写诗人目送遥山、远林,心驰神往,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家乡
【注释】 谒金门 其一:词牌名,又名“秋蕊珠”、“忆秦娥”等。此调以双调为主。上片三句为七言,下片两句为六言。上下片各四句。 真个:确实。 花下雨声初息:春雨过后,花儿盛开着,雨水渐渐停歇。 猛记:猛然间想起。乌衣巷在南京秦淮河南岸,是东晋和南朝时京城繁华地段,有“乌衣巷口夕阳斜,玉勒朱轮车马多”的诗句。曾旧识:曾经熟悉的人。 丁宁:叮咛、嘱咐。去觅:去找。 春半:春天将尽的时候。峭寒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其内容如下: 诗句解析: 1. 幸自心肠稳审 - 表示自己的心情和想法非常稳定和清晰。 2. 怎禁眼脑迷奚 - 形容自己的眼睛、头脑都受到迷惑,无法自拔。 3. 招愁买恨带人疑 - 形容自己因为忧愁和怨恨而感到迷茫,甚至影响了他人。 4. 一味笑吟吟地 - 形容自己总是带着笑容,显得乐观开朗。 5. 闲趁莺来日下 - 形容自己悠闲自在
【译文】 和煦的月光洒在微暗的天空中,黄云在空中飘荡。 在东阁观赏梅花,带着诗意的眼睛。 满斟绿酒,唱个曲儿亲劝。 希望能从今天开始,永远在一起。 宝幄欢浓,玉炉香软。 彼此宜冬镇长健。 绣床儿畔,渐渐日迟风暖。 告诉他事事底,饶一线。 【注释】 1. 感皇恩:宋代词牌名。 2. 和气霭微宵:和谐的天气笼罩着微弱的月亮。 3. 黄云飘转:黄色的云彩在天空中旋转。 4. 东阁观梅负诗眼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题干要求对诗句逐句释义,即对诗歌的每一句话的意思进行解释,同时要注明关键词语的解释,最后附上赏析。 “去年寒食初相见,花上双飞燕。”这两句意思是:去年寒食节我们初次见面,在花朵上看到成双的燕子呢喃。 “今年寒食又花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题目为“薄幸”。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1. 桂轮香满。 桂轮指的是桂花,香满则是指满地桂花飘香。 2. 送寒色、轻风剪剪。 这里用“剪翦”来形容秋风的轻快和细腻。 3. 又还是、幽窗人静,梅影参差初转。 又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窗户幽暗,梅花的影子参差不齐地开始旋转。 4. 念少年孤负芳音,多时不见文君面。 回想起年轻时错过了美好的时光
【诗句】 1. 凭阑独:独自倚靠栏杆。 2. 南山影蘸杯心绿:形容山的影子似乎映在酒杯的中央,使杯子显得绿色。 3. 杯心绿:酒杯中映出的绿色影子。 4. 悠然忽见:突然之间看到了什么。 5. 卧披横轴:躺在床上铺着的横放的枕头。 6. 西风暗度钗梁玉:西风吹过头发和衣服上挂着的玉饰。 7. 手香记得人簪菊:手上还残留着花香,记得有人曾用簪子插菊花。 8. 人簪菊:有人在秋天插菊花。 9.
【注释】 满庭芳:词牌名,又名“满江红”、“木兰花慢”。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上下片各四仄韵,一三句两仄韵,二五句两平韵,四六句两仄韵,八句押一叠韵,共四十字,前后段相同。 雾薄阴轻(薄:稀薄;阴:阴霾):雾蒙蒙,云淡风轻。 林深烟暖:树林里烟雾缭绕,空气温暖。 花神会:花儿的神会聚。 别有看持:另有一种观赏的态度。 群英外:群花之外。 嫣然一笑:嫣然,笑貌妩媚。 日长:太阳升高,阳光充足。
注释:专心读书,对家中的事不闻不问;得了美酒,只是邀朋唤友畅饮。 赏析:这是一首表现读书人生活情态的诗。首句写读书人一心读书,不管家事;次句写他一得美酒便邀友共饮,可见他的好客。此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读书人的清高与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