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欲去。人瘦不胜金缕。
门巷阴阴飞絮舞。断肠双燕语。
孤坐晚窗闲处。月到花心亭午。
寒色着人无意绪。竹鸣风似雨。
谒金门·其二
春欲去。人瘦不胜金缕。
门巷阴阴飞絮舞。断肠双燕语。
孤坐晚窗闲处。月到花心亭午。
寒色着人无意绪。竹鸣风似雨。
注释:
谒金门·其二:这是一首词牌名,“谒金门”是词调名,又名“金缕衣”、“醉花间”。《词谱》云:“唐教坊曲有《金缕衣》,本此意作近体乐府。”因词中多用“金缕衣”之典,故名。此为单调三十二字,前后片各五句三平韵。
春欲去:春天将要离去。
人瘦不胜金缕:人的容颜消瘦得连金缕都支撑不住了。形容人瘦得很厉害。
门巷阴阴飞絮舞:庭院的门巷里,飞舞的是如烟雾一样的柳絮。
断肠双燕语:让离别的人心碎的双燕低语声。
孤坐晚窗闲处:独自一人坐在黄昏时分的窗前。
月到花心亭午:当月亮升到花园的中心时。亭午指的是中午时分。
寒色着人无意绪:寒冷的气息袭来让人无心绪。
竹鸣风似雨:竹子的叶子随风沙沙作响,好像在下雨一般。
赏析:
这是一首写伤春惜别的闺怨词。上阕抒写伤春之情,下阕写别后相思之情。
起二句,点明时间、地点与节候,渲染出一种凄冷的氛围,使人感到一种孤独寂寞之感。“春欲去”,即“春将尽”,而自己却无由消遣,只有独坐无聊而已。「人瘦」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人瘦貌憔悴;「不胜」,犹言「不堪」。这两句写女子的外貌和内心状态,突出了女子的孤独与无助。
过片两句写景,写女子在门内看到门外飞絮飘动,联想到双双燕子也一定正在飞来飞去。然而,这种美好的景象并不能消除她的痛苦,反而使她更加伤心。「断肠」二字,写出了她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双燕语」暗示了她在门外的所见所闻。
过片后,词笔宕开,转到室内环境上来,写她独自面对空寂的晚窗,百无聊赖。「闲处」指室内的空旷之处。「闲」字写出她的心境,她无事可做,无聊至极,只能呆坐着打发时间。
下阕换头三句承上而来,写她在室内的所见所感。此时,天色已晚,一轮皓月高悬在天空,月光洒在院中的花树上,照得花树一片银白。这景象本来很美丽,但女子无心欣赏。「寒色」二字暗含天气转寒之意。「着人」二字写出了她的感受,虽然天气并不寒冷,但她却感到冷飕飕的,没有兴致。「无意绪」三字说明她无心赏玩,更无心游玩。
过片四句,又从室内转到户外。她看到窗外竹林里的树叶随风飒飒作响,好似秋雨打在窗户上一样,这景象更增加了她的伤感。
最后三句写她听到风吹竹叶发出的声响,联想到远在异地的亲人,心中无限思念。
整首词语言清婉,情感细腻,通过写女子的外貌、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的景物来表现她的内心世界,抒发了她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词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耐人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