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谦亨
【注释】 ①垂杨:柳树。地:此处有“在……”的意思,指在楼台的旁边。津亭:渡口。舟系处:船停泊之处。客愁离别:客人的愁绪和离别的痛苦。丝:细长柔软的柳枝。摇金:指柳枝摇曳的样子。带:衣带。新翠:新绿的颜色。雅称:正好称誉。莺调舌:莺歌婉转。芳筵:美酒宴席。斜挂残月:月光斜洒在柳树上。 ②却得:却幸。连日春寒:连日来的春寒。轻滚:轻轻飘荡。一片庭前雪:庭院里飘下了雪花。张郎:这里指词人自己。今老去
【解析】 1.“画楼侧畔”:指画楼旁边。 2.“管领南枝风物”:指统领南方的景物。“管”“领”“领”三字,都写出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3.“艾纳全披”:指梅花全部被雪覆盖。 4.“檀心俱露”:指梅花的花瓣全都露出。 5.“年寒真是三杰”:指梅花在冬天里显得格外美丽动人。“三杰”“真是”两词,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6.“长向酒欲冰时”:指梅花常常在寒冷的冬季开放
【注释】 连朝:经过连日。檐溜:屋檐滴水。几:极。干:干燥。韶华:美好时光。衰颜:衰老的面貌。木香:即木樨,一种花名。倚:靠着。阑:栏杆。 【赏析】 此词是作者在登高望远之际所感而作,表达了作者的忧思之情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连朝檐溜几曾干”,连着几天,屋檐的流水都没有滴落下来。这是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几曾”二字,写出了屋檐滴水之久,可见天气之热,也可见作者之急切盼望下雨。 “韶华一似衰颜”
《西湖观梅三首》赏析 《西湖观梅三首》,章谦亨,以宋代诗人的身份,将他对西湖与梅花的独特感情融入诗中。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西湖上梅花的生机勃勃,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审美情趣,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无限赞叹。 首句“不费东君力,常先草木荣”,便显露出诗人对梅花生命力的赞美。无需依赖东风之力,便能在春天之前率先盛开,展现出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这不仅仅是对梅花的赞美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要逐句翻译,同时注意对诗中重要词语的赏析。 飞鸟遗音入翠林,转教柳外和莺吟。 岩留云雨过朝暮,寺枕溪流亘古今。 注释:在青山绿水间,鸟儿的鸣叫声仿佛是山中的幽谷回响着;它们时而婉转悠扬,时而清脆嘹亮
祖教寺 走出城外寻找春天的美景,野路旁岩壁高耸,别墅开阔视野。 中午时草亭中的黄莺啼叫动听,竹林深处月亮清亮明亮。 宝殿中佛像排列整齐,珠帘随风轻轻卷起,映照着山色。 悠然坐在竹榻上什么也做不了,偶尔听到溪水声在枕边响起。 译文: 我走出城门去追寻春天的美景,野路边的岩石高耸入云,别墅宽敞开阔视野。 中午时分草亭中传来黄莺清脆的叫声,竹林深处明亮的月色令人心旷神怡。
【诗句】 1. 步蟾宫·守岁:这是一首描写守岁的古诗,表达了作者在除夕夜的所思所感。 2. 团圞小酌醺醺醉:团圞,即圆月;小酌,指饮酒;醺醺醉,形容饮酒微醺的样子。这句诗描述的是在月光下,诗人独自饮酒,酒意微醺。 3. 厮挨著、没人肯睡:厮挨著,指相互依偎;没人肯睡,表示大家都不愿意入睡。这句诗描绘了守岁时的热闹氛围,大家都聚在一起,不肯离去。 4. 呼卢直到五更头,便铺了妆台梳洗:呼卢
浪淘沙令 · 云藏鹅湖山 ``` 台上凭阑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注释:站在楼上倚着栏杆,仍然害怕春天的寒冷,是谁偷偷地把我最喜欢的山峰带走了呢?我以为是六丁(神话中的神仙)把它移到了别处,现在不再存在于人间。 ``` 译文:我站在楼上依靠着栏杆,仍然害怕春天的寒意,是谁悄悄地把我最喜欢的山峰带走了呢?我以为是六丁(神话中的神仙)把它移到了别处
西湖观梅三首 腊寒彻骨越精神,吐尽清香不待春。 华屋芳筵犹恶俗,竹篱茅舍只安贫。 湖烟笼处难藏艳,窗月飞来为写真。 自得孤山题品后,至今偏解恼诗人。 注释: - 腊寒彻骨越精神,吐尽清香不待春:形容梅花在严寒的冬天依然开放,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不等待春天的到来。 - 华屋芳筵犹恶俗,竹篱茅舍只安贫:意思是说,即使身处华丽的屋子和美味的宴会中,仍然觉得庸俗;而选择住在简陋的竹篱茅舍中
注释: 净惠荒凉寺,平林浅阜闲。 净惠院是一座荒凉的寺庙,四周是一片平缓的树林和低矮的山丘。 殿存碧支佛,门对赭亭山。 虽然寺庙的殿堂已经不复存在,但仍有碧支佛像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而门前的赭亭山则依旧屹立在那里。 绕屋竹阴翠,沿阶苔晕斑。 环绕着寺院的竹子郁郁葱葱,绿意盎然,沿着台阶长出的青苔在阳光下显得色彩斑斓,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雨中来托宿,却羡白鸥闲。 当雨水降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