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得地,在楼台侧畔,无人攀折。不似津亭舟系处,只伴客愁离别。丝过摇金,带铺新翠,雅称莺调舌。芳筵相映,最宜斜挂残月。
却得连日春寒,未教轻滚,一片庭前雪。应恨张郎今老去,难比风流时节。醉眼浑醒,愁眉都展,舞困腰肢怯。有时微笑,把伊绾个双结。
【注释】
①垂杨:柳树。地:此处有“在……”的意思,指在楼台的旁边。津亭:渡口。舟系处:船停泊之处。客愁离别:客人的愁绪和离别的痛苦。丝:细长柔软的柳枝。摇金:指柳枝摇曳的样子。带:衣带。新翠:新绿的颜色。雅称:正好称誉。莺调舌:莺歌婉转。芳筵:美酒宴席。斜挂残月:月光斜洒在柳树上。
②却得:却幸。连日春寒:连日来的春寒。轻滚:轻轻飘荡。一片庭前雪:庭院里飘下了雪花。张郎:这里指词人自己。今老去:如今已经老了。风流时节:美好的时光。醉眼浑醒:喝醉了眼睛也清醒。舞困腰肢怯:跳舞累得腰肢发酸。双结:双环扣在一起,即束在腰间。
【赏析】
这是一首咏柳词,通过描写垂杨的美丽与娇媚,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词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充满了诗意,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开头两句“垂杨得地,在楼台侧畔,无人攀折。”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垂杨柳树生长在楼台旁,周围没有人攀折它。这两句通过对垂杨柳的生长环境的描写,为下文写柳的美好姿态作了铺垫。
接着两句“不似津亭舟系处,只伴客愁离别。”则进一步描绘了垂杨柳的美丽与娇媚。它虽然生长在楼台旁,却没有被人攀折的机会,而是成为了过客们的寄托。这里的“津”指的是渡口,“亭”指的是亭子。舟系处则是船停靠的地方。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客们因柳而产生离愁别绪的同情之情。同时,也为下文写柳的美好姿态作了铺垫。
接下来的两句“丝过摇金,带铺新翠,雅称莺调舌。”则进一步描绘了垂杨柳的美丽与娇媚。这两句通过对垂杨柳的描写,展示了其美丽的姿态和独特的韵味。这里的“摇金”形容柳枝摇曳的样子,“新翠”则是形容柳叶的颜色。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垂杨柳的赞美之情。
词中出现了一个转折:“芳筵相映,最宜斜挂残月。”这句话中的“芳筵”指的是美好的宴会,而“斜挂残月”则描绘出了夜晚的景象。这里的“最宜”则是对垂杨柳的最佳选择进行了强调。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宴会美景与垂杨柳相映成趣的感慨之情。
词中又出现了一个转折:“却得连日春寒,未教轻滚,一片庭前雪。”这里“却得”表示幸运的是,而“连日春寒”则描绘了持续的春天寒意。这里的“轻滚”是指柳絮轻轻地飘动着,而“一片庭前雪”则描绘出了庭院里飘下了雪花的景象。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失落。
词尾以一句“有时微笑,把伊绾个双结。”作为结尾。这里“微笑”表示轻松愉快的情绪,而“双结”则象征着亲密无间的关系。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