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声木兰花
【注解】 1. 偷声木兰花:指女子模仿男子的词调,写情诗。 2. 平分:均匀地分给。 3. 蕉阴绿:蕉树荫下的绿色,形容庭院幽静。 4. 相称:相当、配得上。 5. 细雨归帆:小雨中,船帆归来。 6. 竹西廊下:指扬州旧时有名的“十里长街市”,即东城之北门大街。唐人白居易《杨柳枝》诗:“古堤柳色接长街,属竹依依拂水来。”后遂以“竹西”为妓院的美称。 7. 檀奴:指唐代歌女名李端的侍女名檀奴。 8
【注释】 1.偷声木兰花:词牌名,又名“木兰花慢”“木兰花令”。双调,六十六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五仄韵;前后段各四句,前结三字。此为长调。 2.禽声得意喧清昼:指鸟儿欢鸣之声,使晴朗的一天显得更加美好。禽声:鸟叫的声音。 3.一线朝阳窗隙透:形容太阳斜射进窗户,阳光如线般地透过窗户缝隙。 4.风漾帘旌:微风吹动窗帘。旌:古代的一种旗幡,这里指窗帘。 5.檐溜犹闻滴沥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接着要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最后还要对诗歌进行赏析。 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对诗歌进行赏析”。这是一道比较综合的试题。考生在解答的时候
碧桃花发人离别。 匆匆又见花时节。 细数花前。 恰值花开未一年。 惊心蜡尽逢春暮。 朔雪严风春里度。 屈指春光。 轻暖轻寒总几时。 诗句释义与译文 第1句: 碧桃花开,象征着离别的开始。 - 关键词: 碧桃 - 一种颜色鲜艳且常被用来象征春天和希望的花。 - 花发人离别 - 描述因花的绽放而引起的情感分离,如古诗中常见的“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第2句: 见到花的同时,时间也在悄然流逝。
【注释】 1. 嵩(sōng)台:山名,在今江苏省常熟县北。 2. 家书:指妻子的来信。 3. 缥缈(piāo miǎo):形容高远、渺茫的样子。 4. 莫釐(lí):地名,位于江苏常州附近。 5. 卿(qīnɡ):对对方的尊称。 6. 杨柳丝丝:指垂柳条随风轻轻飘荡。 7. 登楼唱和诗:即“登楼赋别”。 8. 零落:指妻子离家后音讯全无,音信断绝。 9. 荆钗(jiān chái)
【诗词原文】 偷声木兰花 · 嵩台岁暮,题家书尾,寄闺人 长江渺渺芙蓉渡。横浦重重梅岭路。万水千山。唱尽新词行路难。 海南霜雪从无信。点点偏催游子鬓。玉臂云鬟。懊恼三秋人未还。 【注释】 ①《偷声木兰花·赠张仲固编修》: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冬,当时苏轼任徐州知州。此词为酬赠之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及对友人远去的惋惜之情。 ②芙蓉:荷花的美称。
【注释】 嵩台: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县北。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题家书尾:在书信的末尾写上诗句。寄闺人:寄给闺中的妇人。 【赏析】 《偷声木兰花》是北宋词人苏东坡(苏轼)所作的一首小词,此词通过描写一个男子思念妻子的深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之情。全词语言通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嵩台岁暮”四句:写自己身居嵩台,却心系家中的妻子。嵩台,山名。这里指洛阳附近的嵩山。岁暮,年尾
【注释】: 1. 偷声木兰花:又名“木兰花慢”。词牌名,双调一百四字。上下片各有两仄韵,一平韵,前后片各三句,五句。 2. 嵩台岁暮:嵩山的冬天。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北,是道教胜地,山上多松柏,故以松柏比喻岁月。 3. 岁暮:指一年的最后。 4. 题家书尾:写在书信的最末尾。 5. 寄闺人:给女子写信。闺人:古代妇女的别称。 6. 碧桃花发:即“碧桃”开花了。 7. 离别:别离。 8. 匆匆
【注释】 偷声木兰花·修书:词牌名。“修书”指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书信。“云母新笺”是说用新的云母纸写信,“香粉透”,是说云母纸上有淡淡的香味,“题来险韵多安顿”意思是说,这字写得有点难度,所以需要多安排一下;“寄与郎家”,是说将信送给了对方家中;“好嘱宾鸿新付他”是说希望燕子能把此信带到远方去。“钉封”是说信封上用小钉子固定住,“螺印纹”是说信封上有印章的痕迹
【注释】: 偷声木兰花:词牌名,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三平韵。即《木兰花慢·人春方半》的别曲。早春:早春时节;即春季开始的时期。即事:即景抒情。重门:重重门扉。悄地:静悄悄的样子。东风转:春风徐徐地吹来。红杏枝头:指杏树的花枝上。啼鸟:鸟鸣。唤起闺人(jiē rén)无限情:引起闺中女子无限的思念之情。闺人,古代女子的代称。无限情,无边的情思。残梅(cán méi):未落尽的梅花。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