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渺渺芙蓉渡。横浦重重梅岭路。万水千山。唱尽新词行路难。
海南霜雪从无信。点点偏催游子鬓。玉臂云鬟。懊恼三秋人未还。
【诗词原文】
偷声木兰花 · 嵩台岁暮,题家书尾,寄闺人
长江渺渺芙蓉渡。横浦重重梅岭路。万水千山。唱尽新词行路难。
海南霜雪从无信。点点偏催游子鬓。玉臂云鬟。懊恼三秋人未还。
【注释】
①《偷声木兰花·赠张仲固编修》: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冬,当时苏轼任徐州知州。此词为酬赠之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及对友人远去的惋惜之情。
②芙蓉:荷花的美称。
③“万水”二句:意谓路途遥远、曲折,难以走完,即使有新词也难以表达。
④海南:指广东琼州岛,在今海南岛南端。苏轼曾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因事贬官至岭南西路琼州,故称琼州。
【赏析】
《偷声木兰花》,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木兰花慢》《归朝欢》等。《偷声木兰花》格律与《木兰花慢》相同,但以双调为主。前后阕各四仄韵,两平韵。上下片各有六句五字句和七字句,前后片末两句,必须一七或一七韵脚。
上片起首两句描写了旅途之遥、道路之难;“万水千山”,写出了旅途的艰难险阻;“唱尽新词行路难”,则写出了词人内心的无奈与辛酸。
下片开始,便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其远去的惋惜之情:“海南霜雪从无信”,这是说友人远行,不知何时才能归来;“点点偏催游子鬓”,则是说时间飞逝,而自己却迟迟不能与友人重逢。
全词情感真挚,意境幽美,语言自然流畅,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