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旧事上心头。残月下江楼。玉露初零,金风乍起,吹动一天愁。
衣香手粉曾留处,仿佛忆同游。眼泪如潮,枕痕似水,终夜尽情流。
十年旧事上心头。残月下江楼。玉露初零,金风乍起,吹动一天愁。
注释:十年前的许多事情还在我的心头。残月从江楼上落下,秋风刚刚吹来,吹动着一天的忧愁。
衣香手粉曾留处,仿佛忆同游。眼泪如潮,枕痕似水,终夜尽情流。
注释:曾经留下香气和痕迹的地方,似乎让我回忆起和朋友们一起游玩的情景。眼泪像潮水一样涌动,枕痕就像流水一样流淌,我一整夜都在尽情地流泪。
十年旧事上心头。残月下江楼。玉露初零,金风乍起,吹动一天愁。
衣香手粉曾留处,仿佛忆同游。眼泪如潮,枕痕似水,终夜尽情流。
十年旧事上心头。残月下江楼。玉露初零,金风乍起,吹动一天愁。
注释:十年前的许多事情还在我的心头。残月从江楼上落下,秋风刚刚吹来,吹动着一天的忧愁。
衣香手粉曾留处,仿佛忆同游。眼泪如潮,枕痕似水,终夜尽情流。
注释:曾经留下香气和痕迹的地方,似乎让我回忆起和朋友们一起游玩的情景。眼泪像潮水一样涌动,枕痕就像流水一样流淌,我一整夜都在尽情地流泪。
【注释】 望江南:词牌名,又名“百尺琼枝”、“忆江南”,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其前后片各四句五仄韵,两结句各三句五平韵。此词是词人于汴京所作。红桥:即宋徽宗时建造的虹桥,在汴京汴河上。潋滟:水波闪动的样子。湘文:湘妃泪滴成斑竹,因而得名;此处代指虹桥。簟(diàn)縠(hú):竹席。梵字:佛教用语,泛指佛经中的字句。这里指佛像上的浮雕文字。高下渌(lù)波:水面高低不平。渌:清澈的水流。
【注释】 望江南:词牌名。其十八,即第十八片。“桥”字原缺,据《全宋词》补。虹桥:旧日桥梁的美称。和鸾萧(xiāo):和风中鸾鸟鸣叫的箫声。“和”是和谐、协调之意。 舞榭丝牵傀儡动,兰舟风送管弦遥:在歌舞楼前丝线牵引着木偶戏演员的动作,随着船儿在江上飘荡,远远传来了悠扬的笛声与琴音。 翠袖暗相招:女子用绿色袖子向别人示意邀请。 【赏析】 这首词写春游之乐。开头二句,描绘春游之景:“虹桥好
``` 闲中好。春信吹芳草。 裙带绿于烟。东风又几年。 注释:在闲暇的时光里,春天的气息如同信使一般吹拂着芳香的草地。绿色的裙带随风飘扬,仿佛烟雾缭绕。不知不觉间,又是一年东风送走了春光。 赏析:诗中通过描绘春风轻拂、芳草萋萋的景象,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画面。同时,通过对裙带随风飘舞的细腻描绘,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青春易逝、时光流转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 红桥:桥名。在苏州城西南,跨吴江和苏州两县之间,为江南著名胜迹之一,旧时是游船来往的地方。春游:春游赏花。 词句赏析: “虹桥好”三字,点明题旨,表明词的主要内容。 “画舫树中移”一句,写春日游船在柳荫中行驶的情景,既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喜爱,也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万缕轻黄珠户映,半篙柔绿绣帘垂”两句,用色彩对比手法描写春日景色。这里的“轻黄”是指柳树新叶的嫩绿色
注释: 1. 虹桥好,摇曳酒旗红。 - “虹桥”通常指横跨两岸的桥梁,此处特指一座美丽的桥。 - “摇曳”形容桥上的酒旗随风轻轻摆动的样子。 - “酒旗红”则描绘出酒旗的颜色鲜亮,吸引眼球。 2. 小立垂丝人语细,低回促坐笑声浓。 - “小立垂丝”描述的是人们站在桥上,手中拿着丝巾或类似的物品。 - “人语细”意味着人们在交谈时声音细微、轻柔。 - “低回促坐”则描绘出人们坐在桥下
虹桥好,万树带垂杨。 注释:虹桥(桥):这里指桥的美;垂杨:杨柳下垂的样子。 新笋穿泥云覆屋,疏篱列障竹为墙。 译文:春天的嫩竹刚刚长出,新叶穿过泥土,好像云朵遮盖了房屋一样。 旧雷塘:在杭州西湖西泠桥附近,是南宋时秦太虚和王月娘相会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写春游之乐。诗中描写的是杭州西湖边的景色,虹桥、垂柳、新笋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尤其是“疏篱列障竹为墙”,更是把春景写得有声有色
【注释】: 青墩:《太平寰宇记》卷九二五引《晋书》:吴孙皓时,有青墩人种麦于田,遂以名县。 荇藻:《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洲,水草也。”《说文》:“荇,水草也。”又引《尔雅》:“莋,荇藻也”。郭璞注:“今呼蓏为荇。” 锦鳞:鱼的别称。南朝宋谢灵运:“江潭兮芰荷,锦鳞兮文鲤,对沼兮连鱣。” 上箸:《孟子•尽心下》“鸡鸣而作,舂粟而食,伐棘而食,食则甘若饴。我口之于味也
注释 - 虹桥:古代桥梁,常用于连接两岸。 - 好鸟:这里可能指春天的鸟儿,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啼春:春天里鸟儿的鸣叫。 - 相唤住:鸟儿在春天里相互呼唤着停息在桥上。 - 浓花:盛开的花朵,象征着繁盛和美丽。 - 对酒欲争飞:花朵与酒相互竞艳,仿佛要在空中飞舞一般。 - 客思正依依:诗人的思乡之情正在不断加深。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日景象
注释: 望江南 其十九 红桥春游词 虹桥:指桥,这里特指苏州的白塔斜街之南的一座石桥。 绕径印苍苔:沿着小径走,踏着青苔。 纨扇:一种细绢制成的折扇。 慢摇:缓慢地摇动。 遮鬓影:遮住了头发的影子。 玉纤:洁白纤细的手。 摘青梅:采摘青梅。 伫立:久久站立。 共:一起。 徘徊:来回走动。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吴文英在《梦窗词》中的作品。全诗描写了春天里,词人在虹桥上欣赏美景
【注释】红桥:地名。 野店:乡村小店。擅行厨:善于烹饪。细切银丝盐下豉:把细碎的银丝一样的盐撒在下面。下豉,是把豆豉铺在底下。新调玉鲙笋如酥:新调好的鱼肉片,像酥一样松软鲜嫩。餔(zīn)醊(pán):吃。欢呼:高兴地喊叫。 这首诗描述了春天到野外去游玩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句释义: 1. 青衫磊落险峰行,玉壁月华明。马疾香幽,崖高人远,微步縠纹生。 - “青衫磊落”描绘了一个穿着青色衣服的人行走在险峻的山峰上,形容其态度豪迈不羁。 - “玉壁月华明”指月光如玉般晶莹透亮,照在山壁上。 - “马疾香幽”可能暗示着骑马之人速度极快,同时香气也随着马蹄的节奏飘散开来。 - “崖高人远”描绘了攀登者站在高处,四周风景遥远。 - “微步縠纹生”指走路时水面泛起细微波纹
少年游·代女郎送客 作者:苏轼 残霞微抹带青山,舟近小溪湾。 两岸芦干,一天雁小,分手觉新寒。 今宵霜月照灯阑,人是暮愁难。 半枕行云,送君归去,好梦忆江南。 注释: - 残霞微抹带青山:指晚霞映红了山峦。 - 舟近小溪湾:小船靠近小溪的弯曲处。 - 两岸芦干,一天雁小:描述两岸的芦苇和远处飞翔的大雁。 - 分手觉新寒:离别时感到寒冷。 - 今宵霜月照灯阑:今夜的月亮如霜一般明亮
少年游 楼高望绝楚云重,春水漫流红。 鹧鸪声暖,海棠深处,浓绿锁眉峰。 王孙宝马随南陌,年少惯相逢。 怎是轻佻,惹人牵系,更错怨东风。 注释: 1. 楼高望绝楚云重:形容楼上视野开阔,可以远远地看到远方的楚地(楚国)和厚重的云层。楚云重,意指天空中浓厚、厚重的云层。 2. 春水漫流红:春天的江水泛着红色,可能是因为水中的花朵或植物的颜色。 3. 鹧鸪声暖:鹧鸪鸟的叫声温暖而悠扬。 4.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绿窗烟黛销眉梢,落日近横桥。 - 注释:绿色的窗户被淡淡的烟雾笼罩,就像眉毛被轻轻扫去,消散于窗外的暮色中。 - 译文:透过绿色窗户,烟雾似乎在轻轻扫过,使得原本的眉毛也变得朦胧不清。 2. 玉笛才闻,碧霞初断,赢得水沉消。 - 注释:刚吹响玉笛,碧云就如被切断的霞光般消散,使得水沉香也渐渐消失。 - 译文:刚刚吹响玉笛,那如碧云般的霞光就被打断,水沉香也因此逐渐散去
【注】芭蕉,一种植物。 水蕉心老苦难开:指芭蕉的蕉芯老了,难以开放。芭蕉是夏季常见的植物,其叶大而长,形如扇子,蕉心即芭蕉的果实,呈椭圆形,成熟时为黄色,味美可食,也可用于制糖等。 春作剪刀催:形容春风像剪刀一样,把芭蕉的叶子剪得稀稀疏疏,使芭蕉的叶子在春天里逐渐凋零。 油罗衫影,冰消裙影,荡漾拂帘来:形容春天到来时,人们穿着轻薄的衣服,裙子随风飘动,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猩红花蕊层层卷,愁拘束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长亭回首暮云遮 - 这句诗描绘了主人公在离别时站在长亭(一种供远行者休息和送别的地方)上,回望远方的景致。暮云遮住了视线,增添了离别时的哀愁和不舍之情。 2. 今夜宿谁家 - 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无助。主人公不知道今晚将住宿于何处,这种不确定性让他感到焦虑和不安。 3. 马上晓风,渡头残月,催送到天涯 - 这几句描绘了主人公骑马出行的场景。晓风吹起,渡头挂着残月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鉴赏。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注释翻译诗句,最后分析内容要点,赏析诗歌。第一句“午窗湖簟展风漪,冰雪映明姿”,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第二句“来自沉珠,娇同小玉,香气满罗帷”写其美丽动人,第三句“妆余浴罢曾经见,欹侧鬓边宜”写出她的美丽与动人之态。第四句“一枕新凉,十年闲梦,愁对好花枝”写她十年来孤独无依,愁对梅花枝而发愁。 【答案】
【注释】 1. 少年游: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玉楼西"、"凤栖梧"等。2. 杖藜:手杖,藜(lí)是古人用来当拐杖的植物,这里用作动词,拄着它的意思。3. 迟日:春末夏初,阳光和煦,不烈。4. 挂酒且闲行:把酒挂在腰间,随便走走。5. 桑拓:指种桑养蚕。6. 溪桥杨柳,随处听啼莺:在溪边的小桥上,杨柳依依,到处都能听到黄莺的啼声。7. 茶榻午烟清:在茶几上小憩,中午的烟雾清新。8. 禅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少年游二首 其二》。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1. 箫声深巷月华剩 - 箫声深巷:描述夜晚在深深的小巷中传来悠扬的箫声。 - 月华剩:月光依旧明亮,与萧声交相辉映。 2. 水到处,少人行 - 水到处:水流之处,暗示着寂静。 - 少人行:行人稀少,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3. 青漆门边,丁香似雪,低照粉墙阴 - 青漆门边:门前是用青漆涂抹的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侧重于考核诗歌的情感。赏析诗句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同时要注意作者的写作背景。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切忌空洞的抽象化。从“桂枝袅袅静飞香”可知,这是对秋天桂花飘香景象的描绘;从“落叶飕飕,修篁簌簌,促织弄新腔”可知,这是对秋天落叶萧瑟、竹林沙沙作响、蟋蟀鸣叫的情景描写
柳梢青 · 杨花 【注释】 凭栏:指倚栏杆。杨花:柳絮,这里泛指飘飞的柳絮。盘龙:形容女子发髻高而曲卷如盘龙般盘旋。白草黄沙:形容荒凉之地。曾否开颜:是否曾有过笑容。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游览一处荒凉之地时所作。他看到柳树的柳絮随风飘荡,不禁产生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全词以“杨花”为题,描绘了柳树的柳絮随风飘扬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深深感慨
柳梢青·杨花 午院春深。玉楼微度,画阁低侵。 乱卷愁来,轻沾恨去,一片伤心。 飘零幽梦难寻。偏冷落、珠帘绣衾。 燕子争衔,罗衣暗惹,消息沉沉。 注释: 1. 午院春深:午后的庭院里,春天的气息愈发浓厚。 2. 玉楼微度:形容女子的居所宛如玉楼,虽然隐约可见,但只能隐约感知。 3. 画阁低侵:描绘一座精致的阁楼,被春天的美景所包围。 4. 乱卷愁来,轻沾恨去:形容春风如同乱舞的柳絮
【注释】: ①茶瓶儿:宋代流行的一种茶瓶。王半焽:人名。江楼:即江边高楼。留饮:挽留饮酒。岕(jiá)线:指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 ②碾玉尘:指龙井茶的嫩芽初采时的嫩绿色。月团千片:月团茶,用龙井茶叶蒸制而成,色泽如月,故称。 ③倾琼蕊:倾倒着像琼浆一样的龙井茶。色香兼擅,色香味俱佳。映入:照进。幽兰葱茜:幽雅的兰花与深红色的茶花交相辉映。 ④寒泉溅:冷泉水飞溅。乳花
【注释】: 1. 偷声木兰花:又名“木兰花慢”。词牌名,双调一百四字。上下片各有两仄韵,一平韵,前后片各三句,五句。 2. 嵩台岁暮:嵩山的冬天。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北,是道教胜地,山上多松柏,故以松柏比喻岁月。 3. 岁暮:指一年的最后。 4. 题家书尾:写在书信的最末尾。 5. 寄闺人:给女子写信。闺人:古代妇女的别称。 6. 碧桃花发:即“碧桃”开花了。 7. 离别:别离。 8. 匆匆
【注释】 1. 嵩(sōng)台:山名,在今江苏省常熟县北。 2. 家书:指妻子的来信。 3. 缥缈(piāo miǎo):形容高远、渺茫的样子。 4. 莫釐(lí):地名,位于江苏常州附近。 5. 卿(qīnɡ):对对方的尊称。 6. 杨柳丝丝:指垂柳条随风轻轻飘荡。 7. 登楼唱和诗:即“登楼赋别”。 8. 零落:指妻子离家后音讯全无,音信断绝。 9. 荆钗(jiān chái)
【诗词原文】 偷声木兰花 · 嵩台岁暮,题家书尾,寄闺人 长江渺渺芙蓉渡。横浦重重梅岭路。万水千山。唱尽新词行路难。 海南霜雪从无信。点点偏催游子鬓。玉臂云鬟。懊恼三秋人未还。 【注释】 ①《偷声木兰花·赠张仲固编修》: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冬,当时苏轼任徐州知州。此词为酬赠之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及对友人远去的惋惜之情。 ②芙蓉:荷花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