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之
诗句 1 育王老禅屡惠佳茗比又携日铸为饷因言久则味失师授以焙藏之法必有以专之笑谓非力所及谩成拙语解嘲录以为谢:育王老和尚屡次送我上等的好茶,这次又带日铸茶来给我品尝。他说长时间存放后味道会丧失,教我用焙藏的方法保存茶叶,一定可以保存得很好。他笑着对我说,这是力所不及的事,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我为了表示感谢,就把这些话编在《解嘲录》中。 2. 曾读茶经如读律,一物不备茶不出
这首诗是送给姚提干(姓姚名提干)的行书,共四联八句,每联四句。诗中用词典雅,意境深远,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才华与品德的赞扬。 首联:“虚斋填东鄞,从之南容君。” 注释:在东鄞(宁波)建立了一座空荡荡的书房,这是为了追随你的南容先生。 赏析:这两句话描绘出一幅宁静、雅致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敬意。“虚斋”二字,暗示了诗人对于学问的追求与追求。 颔联:“我初未之识,邕翰倾殷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赠徐卿二首》。下面是逐句释义: 古风一篇简徐德夫提刑 风檐(指窗户)屡开阖,襟期顿清泚(形容心境变得宁静清明)。 有如峄阳桐(比喻知音),知音发妙指。 高情(高尚的情操)激孤笑,新意偿宿喜(以高尚的情感激励他人,使别人高兴)。 得一夔(古代的一种动物,用来形容才能卓越)已足,失百参何耻(有了一个好的才能已经足够了,何必再去追求更多呢?)。
冬节忤 少日爱花螽趯趯,老去冻蚕已休织。 水村山郭一枝晓,忽到窗前三叹息。 年年雪里自作春,摇手东皇不相识。 衣冠古岸绮季至,介胄嶙峋亚夫色。 从来魏徵真妩媚,要是广平终铁石。 月香水影儿女语,千古诗肠描不得。 笑冯与可幻竹君,相对无言面深墨。 注释: 1. 冬节忤:冬天的节日。忤,同“遇”。 2. 少日爱花螽趯趯:小时候喜欢花儿,蚱蜢跳跃的样子。 3. 老去冻蚕已休织:到了老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题目为《和葺芷应直院送秋兰韵》。下面逐句解释: - 大椿凌千秋:大椿,即古代传说中的大树名,这里比喻为长寿。“凌千秋”表示超越千年。 - 灵芝竞三秀:灵芝是一种传说中的草药,这里指代珍贵之物。“竞三秀”表示争相展现其美丽。 - 书传递夸诩:书籍通过文字传递赞美之情。“夸诩”意为夸耀、赞誉。 - 垂芳古今宙:芳,美好。宙,古代对时间的一种称呼
瑞香花 粉面芳心碧玉裳,持来宛作故山香。 征途不觉春如许,更问兰芽几寸长。 诗歌原文与翻译: 1. 诗句释义: - “粉面芳心碧玉裳”:描述瑞香花的外观,粉嫩的花瓣像女子的脸庞,内含的芳香如碧玉般纯净。 - “持来宛作故山香”:比喻瑞香花香如来自故乡的气息,使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切。 - “征途不觉春如许”:表达了诗人在征途中虽行旅劳累却未觉时光飞逝,春意盎然。 - “更问兰芽几寸长”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徐德夫的。诗中表达了对徐德夫的敬仰和关心。以下是逐句释义: 古风篇简徐德夫提刑 昌黎有名言,受恩异知己。 而况不识面,知心讵能几。 浮云日多变,交道冷如水。 握手遽下石,利害毫发比。 人情易燥湿,滟滪发九轨。 终然风雨晦,鸡鸣独无已。 世变方下趋,特立繄君子。 山谷未见坡,气味已相似。 希文非素交,永叔甘远徙。 敢谓世无人,前修可专美。 我昔闻君名,恍如读青史。 已乃知同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判断。 “圆峤”:山名。在今福建福州西北。“东海东”,即指海州。“梵王宫”,即佛祖居住的地方。“千丈岩头挂玉虹。”千丈,极言其高大。岩头挂玉虹,指山峰上云雾缭绕,好像挂起了一道彩虹。赏析:“圆峤移来东海东,梵王宫在最高峰。”“圆峤移来东海东”,是说这座高耸入云
【注释】 池:池塘。肱枕欹眠:手枕头歪斜地入睡。肱:胳膊肘。欹:倾斜。 “珍重”二句:指邻居们知道我爱读书,所以隔河送过读书声,表示珍重之情。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夏夜的池塘边散步,听到邻居们隔着河水传来的读书声,感到十分惬意,便作此诗以记之。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首句“池荷岸行閟寒清”,点出了季节和地点,是夏夜的池塘岸边,环境幽静。“池荷”二字,既点明地点
【译文】 晚唐诗如同晚春景色一样,美丽有余风骨却轻。 千年之后忽然见到古罍洗涤,摩挲篆书使我眼明增辉。 【注释】 1、鲁直:指苏轼。 2、晚春景:晚春的景色。 3、千岁:形容岁月长久。 4、古罍洗:古代的一种酒器,这里借指苏轼的诗篇。 5、眼增明:使眼睛明亮起来。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好友黄庭坚的怀念之作。黄庭坚是宋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他与苏轼、米芾并称为"宋四家"。在这首诗中